问题的逻辑特征
(一)什么是问题逻辑
问题逻辑(logic of question或erotetic logic)是认识论逻辑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在问句和答案范围内所产生的各种逻辑问题。问题被提出后是希望得到答案(虽然也有表示疑问而不真求得回答的),侦查讯问更是如此。另外,对于相同的问题,提问者因语境的不同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回答自然也不同。
问题的语言表达是疑问句,疑问句体现了提问主体掌握信息的程度和范围,体现着提问主体逻辑思维的水平。
(二)疑问句的分类和结构形式
1.疑问句的构成
汉语中的疑问句由疑项、问题指向、应答域预设三部分组成。“疑项”是疑问句中的问号和疑问词;“问题指向”是问题研究的对象,即提问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应答域预设”是提问者在问题中蕴涵(或假定的)的回答限域。例如:
“罪犯抢劫后向哪个方向逃跑了?”
该语句构成如下:
疑项:“哪个”和“?”;
问题指向:“罪犯抢劫后逃跑的方向”;
应答域预设:“逃跑方向”。
2.疑问句可以分为四种
第一,一般疑问句。如:
“李ЧЧ有前科吗?”
其形式结构为:“是否S”
符号表示为:“G(S)?”
(式中“G”表示一般疑问句;“S”表示疑问句的事实陈述;“()和?”表示疑项。)
一般疑问句的特点是:提问主体希望对所存疑难给出或真(肯定)或假(否定)的回答,即对疑问句中的事实陈述部分的真假作出断定。
第二,选择疑问句。例如:
“王ЧЧ是被打死的、或是被冻死的、或是被饿死的?”
其形式结构是:“是否(S l或S2……或Sn)?”
用符号表示为:“F(S1∨S2……∨Sn)?”
(式中“F”表示选择疑问句;“∨”读作“析取”,表示联结词“或者”,逻辑上表达一种选择的关系)
选择疑问句的特点是:事实陈述部分是两个以上的简单事实组合而构成的析取判断,选择疑问句的应答只能是肯定的事实陈述,不能是否定的,这一点与一般疑问句是一个极大的区别(关于这一点后面将要论及)。
第三,反意疑问句。这是一般疑问句的特殊形式,它和一般疑问句的差别在于提问主体对事实陈述虽然存疑,但其肯定因素大于否定因素。例如:
“我们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王ЧЧ犯罪,不是吗?”
形式结构:“是S,不是吗?”
很明显,这是“是否S?”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提问主体仍要求应答者就事实陈述作“或真或假”的回答,因此其形式结构和一般疑问句是一样的。不过,反意疑问句在形成问题时思想中的肯定因素要大于否定因素。如“他是杀人犯,难道不是吗?”肯定了“他是杀人犯”,“难道不是吗?”是在肯定基础上的反问。至于有些反意疑问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并不表达疑问而表达一种肯定的事实陈述,则应当把这种语句当作陈述来理解。
第四,特殊疑问句。例如:
“昨天晚上你在干什么?”
其形式结构是:“……是什么?”
用符号表示为:“W(S)?”
(式中“W”表示特殊疑问句)
特殊疑问句的问题在局部而非全部,提问主体不要求对整个问题做或真或假的断定,只要求对存疑的部分作出一个肯定的事实陈述。
特殊疑问句的形式很多,通常有:
①……是什么?——What型;
②……为什么?——Why型;
③……是怎样?——How型;
④……是何处?——where型;
⑤……是何时?——When型。
“What”型是特殊疑问句最基本的形式,只要需要,我们可以把一个“Why”型疑问句变成“What”型疑问句,这只要把“(S=……原因)”代入原疑问句就行了。由于“What”型是最基本的形式,其他几种形式都可以还原为“What”型。
以上五种特殊疑问句,在讯问时都是常用的。讯问时最需要了解的问题是: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作案原因、作案过程、作案工具等。讯问前,这些问题存在于办案人员的思维中,讯问中,办案人员用疑问句向嫌疑人提问,目的是收集和核实证据,扩大侦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