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中的问题逻辑

二、测试中的问题逻辑

测试的过程有:测前准备、谈话、测试问题编制、测试和分析图谱这样几个步骤。测谎前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这包括了解案情,同被测谎者交流,消除被测谎者顾虑和心理的紧张,让被测试者能够配合测试。

测试问题是测试成功的关键。要注意的是:

1.问题不能模棱两可,涉及时间、地点、名称要具体、准确。

2.测试者必须把案情吃透,分析案件的因果关系,并根据最原始的现场出题。“情景测试法”要对现场作动态分析,要把作案进口、出口、工具、目的在头脑中再现。因此,测试者必须对现场作严格仔细的勘察,严禁主观猜测。测试问题的编制要与侦查员共同研究,要了解警方掌握的关键性证据,并分析和把握这些证据的因果关联和逻辑性。

3.测试者编制的问题要适合被测试者文化水平、职业、生活习惯、语言特点、社会经历和心理特征。测试前要与被测试者进行测前谈话,介绍注意事项,争取被测试者的配合。

测试方法是提问,编题是测试的核心,实测前要编制四种不同作用的问题。

1.中性问题(Inrelevant Question)。这类问题一是用来确定被测试者的正常反应水平;二是在测试开始时,缓和被测试者的紧张心理。

2.主题问题(Relevant Question)。测试的核心问题,使用一般疑问句,结构式“G(S)Tn?”),这种问句的应答域预设“Tn”是一个{T、F}的集合(T表示真,F表示假)。所以被测试者只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编制问题在这里显得非常重要,被测试者的文化水平、方言、职业等因素都要考虑到,如果问题不当,往往会导致测试失败或引起不必要反应混乱。

3.准绳问题(Control Question)这类问题明知被测试者会说谎或可能说谎,要求与主题问题无关但近似。这样的问题能够给被测试者一定的心理压力,它比主题问题轻。选定准绳问题是测谎关键和难点,选好了就可使测试成功。

4.题外问题(Outside Question)。这类问题也涉及犯罪,但不是本次测试的主题,这类问题的提出是检测被测试者是否还隐瞒了其他问题[1]

从测试编题来看,应答域预设是考虑的主要问题,测试者要选择案件中的关键问题作为主题和准绳问题,既然是需要了解的,涉及到案件和被测试者是否知情,这是需要被试者回答的,这样的应答域预设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心理测试提问是从外围问题向核心问题过渡,全部问题都是经过精心预设的,复杂疑问句在测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问与答的交流中,被试者回答“否”,测试仍然进行,问题全部是虚拟的,都假定被试者是知情的,测试是在虚拟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心理测试问题的特点。

[1]王志武.测谎技术及其应用.公安学刊,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