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医治疗
临诊时,应详细了解异常子宫出血的类型、发病时间、病程经过及治疗经过。妇科检查和全身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和全身性器质性病变。辅助检查可选做: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激素测定、妊娠试验、宫颈细胞学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测定及基础体温测定等。
总体治疗原则是止血、调整周期,无排卵性功血促进排卵,排卵性月经失调促进黄体功能的恢复。青春期和生育期无排卵性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主;绝经过渡期患者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宫内膜病变为原则。
药物治疗是功血的一线治疗,常采用性激素止血和调整月经周期,出血期可辅用促进凝血和抗纤溶药物,促进止血。
(一)无排卵性功血
根据出血量选择适合的制剂和使用方法,对大量出血患者,要求在8小时内止血明显见效,24~48小时内出血基本停止。若96小时以上仍不能止血,应考虑更改功血的诊断。
1.调节内分泌疗法
(1)大量雌激素止血
大量雌激素止血常用于青春期功血。
①结合雌激素妊马雌酮(倍美力)1.25~2.5毫克,每6小时1次,血止后每3日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1.25毫克/日;结合雌激素针剂25毫克肌内注射,6小时可重复1次。
②己烯雌酚口服1~2毫克,每6小时1次,血止后,每3日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1毫克/日,从血止日算起,第21日停药。
③如出血量很多,可于24小时中,每2~4小时注射苯甲酸雌二醇5毫克,以迅速使血中浓度达到出血以上,然后每小时给1毫克,出血止后再减量不超过原量的1/3。
不论应用何种雌激素,血止后2周开始用孕激素,如甲羟孕酮10毫克口服,每日1次,共10日。
(2)孕激素止血
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变为分泌期,可以止血,停孕激素后2~3日,分泌期内膜全部脱落,出血较多,故又称“药物性刮宫”。此法不宜用于有严重贫血者。
①黄体酮10~20毫克/日,肌内注射4~6日。
②复方黄体酮,即黄体酮20毫克加雌二醇2毫克,用5日,一般能止血。
③口服合成孕激素甲地孕酮4~8毫克、安宫黄体酮4毫克或炔诺酮2.5~8毫克,每6小时1次,用4次后一般出血减少或止血,然后逐日减至每8小时1次,再逐渐减量,每次递减不超过原剂量的1/3,直至维特量(每日5毫克),连服20日停药,停药3~7日发生撤退性出血。
(3)雄激素
雄激素有拮抗雌激素作用,能增强子宫平滑肌和子宫血管张力,减轻盆腔充血而减少出血量,但大出血时雄激素不能立即改变内膜脱落过程,也不能使其迅速修复,故单独应用效果不佳,常用睾酮25毫克,1次/日肌内注射,总用量不超过400毫克。
(4)联合用药
由于性激素联合用药的止血效果优于单一药物,因此青春期功血在孕激素止血时,同时配伍小剂量雌激素,以克服单一孕激素治疗的不足,可减少孕激素用量,防止突破性出血,具体采用孕激素占优势的口服避孕药。
①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复方孕二烯酮(敏定偶)1片,每6小时1次,止血后按上法递减至维持量,每日1片,共20日,停药。
②围绝经期功血则在孕激素止血的基础上配合雌激素、雄激素,具体用三种激素合用(黄体酮12.5毫克、雌二醇1.25毫克、睾酮25毫克)2毫升肌内注射每12小时1次,血止后递减至每3日1次,共20日停药。
(5)抗前列腺激素药物
出血期间服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药,如氟芬那酸200毫克,3次/日,可使子宫内膜剥落时出血减少;或吲哚美辛(消炎痛)每次25毫克,3次/日。
2.调整月经周期疗法
(1)雌激素、孕激素序贯疗法
雌激素、孕激素序贯疗法即人工周期法,适用于青春期功血或育龄期功血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低者。己烯雌酚1毫克[戊酸雌二醇2毫克、塞克硝唑(诺坤复)1毫克或妊马雌酮0.625毫],于出血第5日起,每晚1次,连服20日,至服药第11日,每日加用黄体酮注射液10毫克肌内注射(或甲羟孕酮8~10毫克口服)。停药后,3~7日出血,于出血第5日重复用药,一般连续用药3个周期。
(2)雌激素、孕激素合并应用
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生修复,孕激素用以限制雌激素引起的内膜增生程度。适用于育龄期功血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高者。可用复方炔诺酮片(口服避孕药1号)全量或半量,或去氧孕烯炔雌醇、复方孕二烯酮于出血第5日起,每晚1片,连服20日,撤药后出现出血,血量较少,连用3个周期。
(3)后半周期疗法
适用于更年期功血,于月经后半期服用甲羟孕酮8~10毫克/日,连服10日,3个周期为1个疗程。若疗效不满意,可配合雌激素[戊酸雌二醇2毫克,塞克硝唑1毫克,或妊马雌酮0.625毫克/日和(或)雄激素(甲睾酮5毫克/日)]。
3.促进排卵疗法
适用于青春期功血和育龄期功血患者,尤其是不孕患者。
(1)氯米芬
氯米芬为非甾体化合物,有微弱雌激素作用。通过抑制内源性雌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诱导促性腺激素释放而诱发排卵。适用于体内有一定水平雌激素的功血患者,于出血第5日起,每晚服50毫克,连续5日。若排卵失败,可重复用药,计量逐渐增加至100~200毫克/日;若内源性雌激素不足,可配伍少量雌激素,如戊酸雌二醇(补佳乐)1毫克或妊马雌酮0.3毫克/日,一般连用3个月,不宜长期应用,以免发生排卵过度刺激综合征或引起多胞胎妊娠。
(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具有类似黄体生成素作用而诱发排卵,适用于体内卵泡刺激素有一定水平,雌激素中等水平者,一般与其他促排卵药联用。B超监测卵泡发育接近成熟时,可大剂量肌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0~10000国际单位以诱发排卵。
(二)排卵性月经失调——黄体功能不足
1.针对发生原因,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
(1)卵泡期使用低剂量雌激素,小剂量雌激素能协同卵泡刺激素促进优势卵泡发育,可用于月经第5日起每日服,结合雌激素0.625毫克或戊酸雌二醇1毫克,连服5~7日。
(2)可在月经第5日开始口服氯米芬50毫克/日,共服5日。
2.促进LH峰形成,在监测到卵泡成熟时,使用绒促性素5000~10000国际单位,1~2次肌内注射,以加强月经中期LH排卵峰,达到不使黄体过早衰退和提高其分泌孕酮的功能。
3.黄体功能刺激疗法,在基础体温上升后开始,隔日肌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2000国际单位,共5次,可以使血浆孕酮明显上升,延长黄体期。
4.黄体功能替代疗法,一般选用天然黄体酮制剂。自排卵后开始每日肌内注射黄体酮10毫克,10~14日,以补充黄体酮分泌孕酮的不足。
5.黄体功能不足合并高催乳素血症患者,使用溴隐亭2.5~5.0毫克/日,可以使催乳素水平下降,并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增加卵巢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从而改善黄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