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医验方

四、名医验方

1.《女科旨要》卷四

归芍二黄汤:补中健脾

【组成】黄芪4.5克、白术3克、苍术3克、当归3克、白芍3克、陈皮3克、熟地黄15克、生地黄9克、炙甘草9克、柴胡6克。

【用法】每日1剂,2次/日。

【主治】脾胃虚损之经期延长。

2.何嘉琳

凉血清热汤:凉血清热,滋阴固冲

【组成】桑叶9克、地骨皮12克、丹皮9克、生荷叶6克、槐米15克、玄参12克、生地黄15克、紫草根12克、生白芍12克、墨旱莲12克、炒玉竹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经期延长,月经过多,崩漏等属血分炎热证。

3.经验方

银藤汤:清热利湿,调经止血

【组成】金银花9克、红藤15克、薏苡仁20克、败酱草12克、川朴9克、六一散(包煎)10克、生蒲黄(包煎)12克、茜草炭12克、地榆炭12克、枳壳9克、丹参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湿热之经期延长,色红黏腻,有时秽臭,下腹痛拒按,平时带色黄,肢体倦怠,步履沉重,苔黄腻,脉滑数。

【加减】带多色黄者,加黄柏9克、知母9克;苔厚腻纳呆者,加苍术10克、六神曲9克,去败酱草;腹痛拒按者,加延胡索15克、没药6克,香附9克。

4.《历代妇科名家名方验案》

举经汤

【组成】炒防风10克、荆芥炭10克、白芷10克、藁本10克、柴胡5克、炒白芍10克、炙甘草5克、炒当归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木香5克、鲜藕(打碎)250克。

【用法】每剂2次,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加减】辨证腰酸重坠,加羌活、独活、续断;经血量多,重用白芷、防风,再加黄芪;若见瘀血块,加红花、炮姜;兼白带多者,加龙骨、伏龙肝,并重用白芷、藁本;甚者,加苍术。

桂枝茯苓合乌贼骨芦茹丸加味

【组成】嫩桂枝6克、赤茯苓10克、桃仁泥4.5克、白芍药6克、粉丹皮4.5克、海螵蛸9克、茜草根6克、三七末(冲服)3克。

两地汤合一贯煎加减

生地24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阿胶15克、白芍15克、拘根15克、青蒿10克、桑叶10克、墨旱莲24克、莲心4.5克、炒川楝6克。

【用法】水煎服。

平肝解郁止血汤加减

【组成】生地、熟地、白芍、阿胶各15克,丹皮、地骨皮、茜草炭、续断、川楝各10克,三七粉6克、炒芥穗4.5克、海螵蛸24克。

【用法】水煎服。

寿胎丸加味

【组成】菟丝子、阿胶珠、党参、黄芪、白术、鹿角霜各15克,桑寄生、续断、升麻、炒艾叶、黑荆芥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血宁糖浆

【组成】生地、丹皮、仙鹤草、墨旱莲、贯众炭、蒲黄炭。

【用法】经煎煮过滤、浓缩成糖浆剂,每次25毫升,3次/日。

5.施今墨

益脾和肝汤:益气血,和肝脾,调冲任

【组成】黑升麻3克,川杜仲(炒炭)10克,黑荆芥10克,生牡蛎、生龙齿各10克(同打同布包),阿胶珠10克,生、熟地(砂仁5克同捣)6克,杭白菊(醋柴胡5克同炒),山茱萸炭16克,厚朴花6克,莱菔子(炒)6克,仙鹤草(炒)12克,玫瑰花6克,茅根炭15克,谷麦芽各10克,酒黄连3克,沙蒺藜10克,炒远志6克,酒黄芩6克,白蒺藜10克,党参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胸闷胀,食不香,腰酸神疲,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6.《医林改错》

隔下逐瘀汤加减:活血理气,调经止血

【组成】当归9克、川芎6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6克、枳壳10克、五灵脂9克、丹皮9克、乌药9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血瘀之经期延长,量少色黯,有时量多,而有血块,下腹胀痛拒按,舌紫或有瘀斑,脉弦。

【加减】经血多者,加生蒲黄(包煎)12克、仙鹤草15克;腹痛较甚者,加延胡索15克、川楝子12克、木香9克。

7.《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桃仁散:通经活血,益气止痛

【组成】桃仁4.5克、生地黄4.5克、人参4.5克、甘草4.5克、肉桂4.5克、蒲黄4.5克、半夏4.5克、当归4.5克、川芎4.5克、赤芍4.5克、牛膝4.5克、丹参4.5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日。

【主治】胞宫瘀血之经期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