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药治疗

二、中药治疗

1.营血亏虚

经来量少,或点滴而净,色淡,质稀薄,面色萎黄,头晕眼花,气短无力,心悸怔忡,皮肤不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滋血汤加减:补血益气,和血调经

【组成】党参15克、山药24克、炙黄芪20克、茯苓15克、川芎6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熟地20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经来点滴即净,加枸杞15克、阿胶15克、制首乌15克;兼气短懒言,唇爪色淡,为气血两虚之证,可重用黄芪30克以上,另加白术12克、大枣9克、生姜6克;兼食少便溏者,加陈皮12克,谷芽、麦芽各15克,砂仁9克;兼心悸失眠,为心脾两虚之证,加枣仁15克、龙眼肉12克、茯神10克。

2.肾精亏虚

经量素少或渐少,经色黯淡或色鲜红,或伴月经初潮过迟,或伴月经周期延后,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小腹冷痛,舌淡、苔薄少津,脉沉细。

归肾丸加减: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组成】菟丝子15克、杜仲15克、枸杞15克、熟地20克、山药24克、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当归12克。

【加减】经色鲜红,兼见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者,是肾阴不足之证,加玄参20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15克、丹皮10克;月经初潮过迟,经来偏少色淡,为肾阳不足证,加巴戟天10克、淫羊藿12克、鹿角胶10克;夜尿频多者,加益智仁12克、覆盆子15克;兼畏寒肢冷,小腹冷痛者,加肉桂6克、补骨脂12克、乌药10克、小茴香10克。

3.寒凝血瘀

经来量少,色紫黯有血块,或伴月经周期延后,少腹冷痛或胀痛,得热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

温经汤加减: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组成】吴茱萸1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党参10克、桂枝12克、阿胶15克、白芍15克、丹皮12克、生姜6克、半夏10克、麦冬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经行不畅,血块较多者,加三七粉3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小腹以冷痛为主者,加小茴香10克、玄胡10克;小腹以胀痛为主者,加香附12克、乌药12克。

4.肝郁气滞

经行量少,经色正常或有血块,或伴月经周期延后;少腹或乳房胸肋胀痛,烦躁不安,舌质正常或黯、苔薄白,脉弦或弦涩。

逍遥散合四物汤:疏肝理气,活血调经

【组成】柴胡15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熟地2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煨生姜9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经前,加丹参15克、红花10克、王不留行12克;少腹胀痛或胸肋、乳房胀痛者,加香附12克、佛手10克、郁金10克;烦躁失眠者,加合欢皮15克、夜交藤20克、生龙骨25克。

5.痰湿阻滞

经行量少,色淡红,质黏腻或夹杂黏液,或伴周期延后,形体肥胖、胸脘满闷、肢体困倦,带下量多,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二陈汤加减:燥湿化痰,理气调经

【组成】陈皮12克、茯苓15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枳壳12克、半夏12克、生甘草6克、滑石20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伴带下量多色白质稠者,加薏苡仁30克、白芷10克;少腹胀痛或乳房胸肋胀痛,加佛手10克、柴胡12克;兼恶心呕吐者,加苏梗12克、砂仁9克;经前,加桃仁10克、红花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