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间期出血
2025年08月10日
第八节 经间期出血
凡在二次月经间期,出现周期性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经间期出血。根据临床观察,多在月经周期的10~16日,即月经干净后7日左右出血。经净后半月中,阴精逐渐充盛,精转为气,阴向阳转化,是月经周期的重要转化期。此时发生阴道出血,多因阴血不足,阴阳转化不及,不能滋养冲任,血海固藏失约,致使在转化期发生出血。而阴精不足,虚火内生,迫血妄行;阴虚日久,损及阳气,或阴阳两虚,阳虚统摄无权,也会在经间期出血。此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肝郁化火;或湿热内蕴胞宫;或瘀血阻于胞宫,当阳气内动之时,阴阳转化不协调,以致热扰冲任或血不循经,遂成经间期出血。
临床常见证型为肾阴亏虚,阴阳两虚,阴虚血热,肝郁血热,湿热下注,血瘀胞宫等。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其发病机制与排卵期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或部分子宫内膜得不到雌激素的有效支持而脱落,发生阴道出血。
治疗前应进行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放置宫内节育器引起的非经间期出血可参照此病治疗。此病服药最佳时机在月经干净后,经间期出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