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医验方

四、名医验方

1.班秀文

经验方一:滋阴壮水以制火

【组成】生地黄18克,首乌、玄参、怀山药各15克,藕节20克,地骨皮、山茱萸各9克,麦冬12克,墨旱莲、女贞子、苎麻根各10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日。

【主治】肾阴不足,相火内动,冲任不固而致经间期出血。

2.《辨证录》

健固汤加减:滋阴助阳,益气摄血

【组成】党参、白术各15克,黑当归、白芍、干地黄各10克,杜仲、菟丝子、鹿角霜各10克,黄芪、茯苓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经间期出血,量少,色淡红,无血块,头昏腰酸,神疲乏力,尿频,大便或溏,脉细软,舌质淡红,苔薄白腻。

【加减】若大便溏泄,次数较多者,上方去干地黄,黑当归,加砂仁3克,炮姜5克;若胸闷、烦热口渴,上方去黄芪、党参,加黑栀子、炒柴胡各6克,丹皮炭10克。

3.鲍正飞

经间期止血汤:温补肾阳,滋阴止血

【组成】巴戟天10克、菟丝子10克、女贞子10克、墨旱莲10克、熟地10克、山茱萸10克、仙鹤草30克、丹皮6克、地骨皮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经间期出血,伴少腹轻度疼痛,或冷痛,或坠痛,腰酸腰痛,畏寒怕冷,或四肢逆冷,舌淡苔少,脉细弱等。

【加减】若肝郁不疏,少腹轻微疼痛者,去熟地黄,可加柴胡6克、制香附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若小腹冷痛甚者,再加炮姜6~10克、小茴香3~5克;如病史较长,面色乏华者,可加阿胶10克(烊化,冲服)、血余炭10克;倘湿热蕴积,舌苔黄腻者,去熟地黄、山茱萸,加茯苓、白术各10克,黄柏10克,薏苡仁15克,泽泻10克;如舌质暗紫,有瘀斑者,可加当归10克、赤芍10克、失笑散14克。

4.陈林兴

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

【组成】熟地黄20克,山茱萸、牡丹皮、茯苓各10克,山药、枸杞、菟丝子各15克,女贞子、墨旱莲各12克。

【用法】月经净后5~7日,每日1剂,水煎后分2或3次内服,用4日血止后停药。

【主治】经间期出血。

【加减】出血量少者,加海螵蛸、芡实;量多者,加阿胶;腰酸痛甚者,加续断;小腹疼痛者,加延胡索:小腹有下坠感者,加炙黄芪、炙升麻。

5.《傅青主女科》

逐瘀止血汤:活血化瘀,理血归经

【组成】大黄6克,生地10克,当归尾、赤芍各12克,丹皮、枳壳、龟板各10克。

【用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于经净后5日开始服用。

【主治】经间期出血,血色紫黯,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情志抑郁,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有力。

【加减】出血期间,去赤芍、当归,加三七4克、炒蒲黄15克;若腹痛较剧者,加香附、延胡索各12克;兼夹热者,加马鞭草15克、大小蓟各12克、炒黄芩9克。

6.哈荔田

泻火固冲汤:滋阴泻火,凉血固冲

【组成】生地黄、炒地榆各15克,丹皮、淮山药各12克,女贞子、墨旱莲、茯苓、知母、山茱萸、棕榈炭各9克,黄柏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经间期出血,属阴虚火旺,冲任不调型,伴见烦热,口干,腰酸乏力,小腹略觉坠胀,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沉细数。

平冲汤:清热利湿,养血平肝

【组成】椿根皮、瞿麦各15克,车前子(包煎)12克,菊花(后下)9克,白蒺藜、桑寄生、黄芩、女贞子、墨旱莲、当归、白芍各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肝经湿热,冲任气盛,血不循经的经间期出血。症见经期前错,色红量多,间有小血块,经前小腹胀痛,月经前后白带多而质黏稠,腰酸乏力,眠食俱差,舌红,苔黄薄腻,脉弦滑无力。

经验方:清热利湿,养血平肝

【组成】当归、杭白芍、女贞子、墨旱莲各9克,桑寄生15克,白蒺藜、杭菊各9克,车前子(包煎)12克,椿根皮15克,黄芩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肝热血虚,湿热下注,致经间期出血。

7.胡曼卿

大补阴丸合二至丸

【组成】知母、黄柏、黄芩、白芍各9克,熟地黄、龟甲、女贞子、墨旱莲各15克,乌豆20克,阿胶10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内服,用3~6日,每日1剂;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

【主治】经间期出血。

【加减】骨蒸潮热者,加地骨皮、银柴胡;腹痛甚者,白芍增量至15克;心烦少寐者,加夜交藤、琥珀。

8.李广文

经验方:补肾养阴,佐以凉血

【组成】墨旱莲、仙鹤草各15克,生地黄、熟地黄、女贞子、枸杞各12克,玄参、小蓟、生蒲黄(包煎)各9克,黑荆芥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肾阴不足,虚火损伤冲任之经间期出血。

【加减】乳胀、心烦易怒者,加柴胡、香附;气短乏力者,加党参、黄芪;小腹隐痛者,加白芍;手足心热者,加地骨皮、银柴胡。

9.罗元恺

经验方:滋阴止血

【组成】生龟板(先煎)30克,怀山药25克,女贞子、白芍、墨旱莲各15克,生地黄12克,阿胶10克,五味子3克。

【用法】从经净后服至排卵期,每日1剂,约10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连续几个周期调治。

【主治】肾阴虚之经间期出血。

10.刘桂珍

补肾清热方:补益肾阴,清热利湿

【组成】生地12克、枸杞12克、山药12克、白芍12克、甘草6克、墨旱莲12克、黄柏12克、苦参12克、石莲子12克、乌贼骨12克、茜草12克、当归炭9克、鸡冠花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排卵期子宫出血。

11.刘奉五

清肝利湿汤:清肝利湿,升阳除湿,活血止带

【组成】瞿麦、萹蓄各12克,木通3克,车前子、黄芩、牛膝、丹皮、川楝子各9克,柴胡、荆芥穗各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肝经湿热,热入血分,引起的月经中期出血,以及由盆腔炎所引起的子宫出血,或月经淋漓不断,赤白带下。

12.蒲辅周

老年血崩汤:补肾填精,养血活血,通利固涩

【组成】阿胶、熟地、当归、冬瓜仁、红花。

【用法】水煎服。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排卵期子宫出血、月经量多、子宫肌瘤等

【加减】血热者,熟地改生地,加黄芩12~15克;气虚,加黄芪20~30克;阴虚,加地骨皮15~20克;暴崩者,加地榆炭、白头翁各30~60克;虚寒者,加艾叶15克;色鲜红无瘀块者,当归、红花各减10克。

13.《实用妇科方剂学》

二至地黄汤加减:滋阴养血,清热固冲

【组成】女贞子、墨旱莲、山药各15克,生地黄、山茱萸、丹皮、茯苓、地骨皮各10克。

【用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于经净后5日开始服用。

【主治】经间期出血,量少或稍多,色红无血块,头晕腰酸,夜寐不熟,便艰溲黄,棉丝状带下较少,舌质偏红,脉细数。

【加减】若兼潮热,盗汗者,加知母、黄柏各6克,以滋阴清虚热止汗;兼乏力,便溏,脉细弱者,加砂仁(后下)5克,菟丝子、川续断各15克,以补肾气,调阴阳;若头晕耳鸣者,酌加珍珠母、生牡蛎各30克;夜寐不宁者,酌加远志6克、首乌藤15克;出血期,酌加墨旱莲15克、炒地榆15克、三七3克。

14.夏桂成

补肾促排卵汤:补肾气,促排卵

【组成】菟丝子、茜草各15克,炒当归、赤白芍、怀山药、干地黄、炒丹皮、茯苓、山茱萸、川续断、五灵脂各10克,红花5克。

【用法】在月经周期第10~12日白带较多时开始服用,水煎,2次分服,连服5~7剂,至体温上升3日后停服,其目的不在止血,而在促发排卵。

【主治】肾气亏之经间期出血症。

复方当归注射液:祛瘀止血

【组成】当归、川芎、红花各适量。

【用法】于月经周期第10~15日,赤白带多,而基础体温迟迟不能上升,反复出血,取本注射液4毫升肌肉注射,1次/日,连用5~7日,基础体温上升3日后停用。

【主治】血瘀型经间期出血。

15.《医宗己任篇》

黑逍遥散加减:滋阴养血,清肝解郁

【组成】干地黄、丹皮、当归、白芍各10克,醋柴胡、栀子各6克,白术、茯苓、墨旱莲各10克,合欢皮、远志各6克,莲子心1克,川续断、菟丝子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经间期出血,量稍多,色红,或有小血块,胸闷烦热,头晕头痛,身热口渴,夜寐不佳,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脉弦数,舌质偏红,苔薄黄。

【加减】若兼反复出血或出血稍多者,加地榆炭、大小蓟各10克;若夜不安眠者,加炒酸枣仁10克,黄连3克。

16.姚克敏

经验方:益气健脾,和肝调经,固摄调冲

【组成】黄芪、当归、茯苓、桑寄生各15克,薄荷6克,柴胡、白术、杭菊、千金子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经间期出血。

【加减】郁热,血量或多或少,质稠有小血块,腰酸腹胀,口苦咽干,烦躁失眠者,加丹皮、炒栀子、枯苓炭、炒青蒿;湿热,经量多,质稠稠,腹酸腹坠,赤白带下者,加薏苡仁、赤豆、车前子、椿皮、焦黄柏;瘀滞者,加蒲黄炭、茜草炭、地榆炭、参三七。

17.姚寓晨

养阴清营宁冲汤:养阴,清营,宁神

【组成】生地黄、杭白芍、女贞子、墨旱莲、炒黄芩、炒黄柏、地骨皮、大黄炭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

【主治】真水不足,火热内焚,损伤冲任之经间期出血。

【加减】神疲乏力,气虚不足者,加炙黄芪,太子参,以益气养阴;畏寒肢冷,元阳虚亏者,加川续断、菟丝子、巴戟天,以补肾壮阳,生化无穷;下血质稠气秽,舌苔黄腻者,加椿根皮,土茯苓、碧玉散,以清热利湿;湿热毒甚者,加鸡冠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以利湿解毒;少腹胀痛者,加金铃子散,以行气和络止痛。

18.张吉金

经验方:滋阴清热

【组成】乌贼骨30克,粉丹皮、女贞子、墨旱莲各15克,山茱萸16克,生地黄、黄柏各10克,炒荆芥穗6克。

【用法】水煎分服,于月经周期第10日开始服用,连用7剂,数个周期。

【主治】阴虚火旺之经间期出血。

19.张庆

养阴清热止血法

【组成】生地黄20克,生白芍、仙鹤草各15克,黄芩、荷叶、墨旱莲、女贞子各15克,牡丹皮、香附各9克,生牡蛎(先煎)30克。

【用法】从月经干净后开始,每日1剂,水煎服,用12~14日,(或血止)为1个疗程,一般用3个疗程。

【主治】经间期出血。

【加减】出血多者,加白茅根、覆盆子;腰酸痛者,加川续断;小腹痛者,加延胡索。

20.朱晓南

朱氏经验方:经验方

【组成】大黄炭15克、当归15克、巴戟天15克、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炒白术15克、红花3克、蒲黄15克、阿胶15克(蒲黄与阿胶二药捣碎同炒成珠)、三七粉(冲服)6克、茯苓15克、炒谷芽15克、生黄芪30克、仙鹤草30克、地榆炭30克、荆芥炭10克。

【用法】水煎服,一般4剂即可痊愈,服完第1剂量为更多,第2剂后就会逐渐好转。

【主治】经间期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