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医治疗
1.营血亏虚
经行延后,经血量少,色淡红,质清,头晕眼花,心悸不眠,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红,少苔,脉细弱。
小营煎:补气生血,补冲调经
【组成】熟地20克、当归15克、枸杞20克、白芍20克、党参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血虚兼有瘀血者,加丹参20克、赤芍12克;如经血点滴难出为气虚血滞之证,加黄芪20克、阿胶15克、路路通15克;脘腹胀满、大便溏者,去当归,加炒白术15克、陈皮12克、神曲12克;心悸不眠者,是心血不足之证,加龙眼肉15克、酸枣仁10克。
2.肾精亏虚
经行延后,经血量少,色淡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少苔,脉细。
左归丸加减:滋补肾阴,益精调经
【组成】熟地黄20克、山药20克、山茱萸10克、枸杞20克、菟丝子20克、川牛膝20克、鹿角胶10克、龟板胶10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经血量少者,加当归12克、白芍12克、女贞子20克、制首乌15克;腰膝酸软明显者,川牛膝易怀牛膝,加桑寄生20克、杜仲15克。
3.肾阳不足
经行延后,经血量少,色淡红,质稀,小腹隐痛,喜温喜按,腰酸乏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归肾丸加减:温肾助阳,养血调经
【组成】菟丝子20克、阿胶15克、制附子10克、炒艾叶10克、熟地20克、山茱萸15克、白芍20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经血量少者,加紫河车粉3克、补骨脂12克;经行腹痛者,加乌药10克、茴香10克;伴见脘腹冷痛,大便完谷不化者,为脾肾阳虚,加干姜5克、补骨脂10克。
4.寒凝血瘀
经行延后,经血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或畏寒肢冷,舌质黯红,脉沉紧。
温经汤加减: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组成】当归15克、川芎12克、白芍20克、肉桂6克、丹皮10克、莪术12克、党参15克、川牛膝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小腹冷痛甚者,加小茴香10克、艾叶10克、玄胡12克;月经量少,经行不畅,时下血块者,为瘀阻胞脉,加鸡血藤20克、泽兰12克、益母草20克;月经量多去莪术、川牛膝,加炮姜10克、炒艾叶10克。
5.肝郁气滞
经行延后、血行不畅,经血量少,色黯红有块,少腹胀痛,或乳房、胸肋胀痛,舌质正常或红,苔薄白,或黄脉弦。
加味乌药汤:疏肝行气,和血调经
【组成】乌药9克、香附12克、砂仁9克、当归12克、玄胡12克、川芎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经行不畅,时下血块者,加益母草20克、丹参30克、泽兰15克;胸肋乳房胀痛明显者,加青皮10克、柴胡12克、白芍15克、郁金12克、王不留行30克;经血量多,色深红伴口苦,心烦者,加栀子12克、夏枯草12克、丹皮20克、茜草15克;经血量少,色黯红,伴小腹冷痛者,加桂枝12克、小茴香10克、吴茱萸6克。
6.痰湿阻滞
经行延后,经量或多或少,色黯有块,质稠,形体肥胖,脘腹胀满,头目眩晕,带下清稀量多,舌淡,苔白腻,脉滑。
二陈汤合归芎汤: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组成】半夏12克、茯苓15克、陈皮12克、香附15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带下量多者,加砂仁12克、车前子15克、桑螵蛸15克;体质肥胖,痰湿偏盛而苔厚腻者,加苍术10克、川朴12克、神曲12克;头目眩晕,加天麻10克、煨龙骨30克;兼胸闷恶心呕吐,加广藿香10克、砂仁9克。
7.肝经湿热
经行延后,经量或多或少,色黯、小腹胀痛,口苦腻,胸闷食少,或伴白带质稠,色黄有臭味,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龙胆泻肝汤加减:清肝除湿,调理冲任
【组成】龙胆草10克、黄芩12克、栀子10克、泽泻15克、木通10克、车前子10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柴胡10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带下甚有臭味者,为湿毒蕴结下焦,可加土茯苓30克、贯众15克、蛇舌草30克;胸闷食少者,为湿困脾胃,可加川朴15克、陈皮12克、白蔻仁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