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医治疗

二、中医治疗

1.肾阴亏虚

经间期出血量少或稍多,色鲜红,腰膝酸软,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两地汤合二至丸:滋养肾阴,止血调经

【组成】生地炭20克、地骨皮12克、玄参12克、白芷15克、阿胶15克、麦冬15克、墨旱莲15克、女贞子15克、炒茜草10克。

【加减】经间期出血较多者,加炒地榆10克、仙鹤草10克;腰酸甚者,加杜仲10克、桑寄生15克;心烦热者,加知母10克、炒黄柏20克;大便干结者,加柏子仁15克、枳壳9克、火麻子仁15克。

2.阴阳两虚

经间后期或经间中期出血,量少、色淡红,腰膝酸软、精神不振,乏力,小便频数,舌淡红,苔白,脉细无力。

毓麟丸加减:滋阴助阳,益气摄血

【组成】生晒参1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制附子6克、熟地黄20克、白芍15克、菟丝子15克、川芎6克、当归10克、杜仲10克、炙甘草6克、鹿角霜10克。

【加减】量多色淡质稀者,加补骨脂15克、乌贼骨12克;小便频数者,加益智仁12克、乌药9克;腰膝酸软者,加怀牛膝15克、仙灵脾10克;兼大便稀溏者,加炒山药24克、焦山楂15克。

3.阴虚血热

经间期出血量稍多,色淡或有少量血块,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知柏地黄丸加减:滋阴降火,止血调经

【组成】知母12克、炒黄柏12克、生地20克、山药24克、山茱萸12克、丹皮12克、地骨皮10克、川续断12克、墨旱莲15克、小蓟12克。

【加减】出血量多者,加仙鹤草15克、阿胶15克、炒茜草15克;盗汗甚者,加龟甲20克、煅牡蛎20克;兼失眠者,为心肾阴虚之证,加五味子12克、酸枣仁10克;兼头晕目眩者,加枸杞15克、刺蒺藜10克。

4.肝郁血热

经间中期或经间前期出血,量稍多,色鲜红,或有小血块,心烦口苦,头痛,或胸肋胀痛,或失眠,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数。

丹栀逍遥散加减:清热疏肝,凉血调经

【组成】栀子12克、丹皮12克、白术12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柴胡12克、茯苓12克、大蓟10克、墨旱莲15克、生地2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出血量多者,加茜草10克、炒地榆12克;头痛明显者,加夏枯草12克、杭菊10克、蔓荆子12克;胸肋胀痛者,加佛手12克、香附10克;失眠者,加酸枣仁15克、首乌藤20克。

5.湿热下注

经间期出血量少或多,色红,质黏腻,或赤带,四肢倦怠,胸闷食少,小便黄,平素带下量多,色黄、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略数。

清肝止淋汤加减:清热利湿,止血调冲

【组成】当归10克、白芍15克、生地黄15克、黑豆12克、丹皮10克、川柏12克、香附10克、川牛膝15克、瞿麦10克、茯苓15克、贯众炭15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出血多者,去牛膝、当归,香附用量酌减,加椿根皮12克、炒荆芥10克;带下色黄、质黏稠者,加栀子12克、薏苡仁30克、车前子10克;胃纳不佳者,加白术12克、白蔻仁9克、神曲12克以健脾化湿助运;胸闷而苔腻者,加苍术10克、川朴10克。

6.血瘀胞宫

经间期出血量或少或多,色黯或有血块,小腹两侧胀痛或刺痛,胸闷或胀,舌质黯红,或有瘀点,脉弦或涩。

逐瘀止血汤加减: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组成】生地15克、熟大黄6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当归尾12克、枳壳10克、龟甲20克、桃仁10克、三七粉6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出血量多者,去当归、赤芍,加仙鹤草20克、炒蒲黄10克;少腹胀痛者,加玄胡12克、香附15克、青陈皮12克;兼心烦口渴,舌黯红、苔薄黄者,是瘀郁化热之证,加黄芩12克、茜草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