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医治疗
2025年08月10日
二、中医治疗
1.湿热证
带下量多,色黄呈脓性或浆液性,有臭气,阴部坠胀,灼热疼痛或瘙痒;或小腹疼痛,胸肋、乳房胀闷,口苦咽干,尿黄,大便不实;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止带方:清热利湿止带
【组成】猪苓12克、茯苓12克、车前子12克、泽泻12克、茵陈12克、赤芍12克、栀子9克、丹皮12克、牛膝15克、黄柏12克。
【加减】阴部瘙痒者,加苦参、白藓皮;胸肋、乳房胀闷,口苦咽干、阴部灼热、溲黄者,加龙胆草、败酱草、车前草,以清肝胆湿热,或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2.湿毒症
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如脓,气味臭秽,阴部坠胀灼痛或小腹疼痛坠胀;或发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或黄少,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脉滑数。
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组成】银花12克、野菊花12克、蒲公英12克、地丁12克、天葵子12克、薏苡仁15克、土茯苓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败酱草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