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药治疗
1.脾胃气虚
经期延长,逾期不止,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晄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失眠食少,或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归脾汤加减: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组成】生晒参10克、黄芪20克、当归6克、白术15克、茯神10克、龙眼肉15克、炙远志12克、酸枣仁12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10克、乌贼骨15克、仙鹤草30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月经淋漓不尽者,加炒茜草10克、炒艾叶10克;心悸怔忡甚者,加五味子10克、山茱萸10克;大便溏薄者,加炒山药24克、焦山楂15克、神曲12克。
2.肾气亏损
月经淋漓不止、色淡、质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便清长,夜尿增多,或白带清稀、舌淡、苔白、脉细沉。
归肾丸加减:补肾气,调冲任
【组成】熟地黄15克、山药20克、当归9克、茯苓12克、枸杞15克、菟丝子15克、山茱萸12克、炒艾叶10克、杜仲15克、制附子6克、党参20克。
【加减】月经初潮者,先天不足,肾气不充,加肉苁蓉12克、紫河车粉(冲服)3克;白带清稀者,加鹿角霜15克、芡实15克、山药24克;夜尿增多者,加覆盆子15克、桑螵蛸10克;四肢不温、腹痛绵绵、喜温按,加仙灵脾15克、巴戟天10克、干姜6克;腰酸如折者,加川续断15克、桑寄生15克。
3.阴虚血热
经行持续不停,量少色红,质稠,两颧潮红,或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两地汤合二至丸:养阴清热,止血调经
【组成】生地炭30克、地骨皮10克、麦冬15克、玄参12克、白芍15克、阿胶15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15克、地榆20克、炒茜草15克。
【加减】潮热、口燥咽干甚者,加黄柏12克、知母12克、龟甲30克;兼心悸失眠者,为心肾阴虚证,可加五味子、山茱萸;伴大便干结者,重用玄参至30克、麦冬25克,加火麻子仁15克、柏子仁15克。
4.湿热下注
经期延长,淋漓不止,量少色黯红,质稠,腰酸胀痛,或带下量多,色黄臭秽,小便黄,或食少厌油,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四妙丸加减:清热利湿,止血调经
【组成】川柏15克、薏苡仁30克、苍术12克、川牛膝15克、泽泻10克、仙鹤草15克、败酱草15克、贯众炭15克、炒蒲黄10克。
【加减】经水淋漓不净者,加炒地榆15克、三七粉6克;带下量多且色黄腥臭者,加白花蛇舌草20克、银花藤15克、土茯苓15克;小便黄者,加车前子12克、通草6克;食少厌油甚者,加石菖蒲12克、山楂12克、神曲12克。
5.血瘀胞宫
月经淋漓不止,量少或多,经色紫黯有块;经行小腹疼痛,块下痛减,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活血祛瘀,止血调经
【组成】桃仁12克,红花10克、川芎12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生地20克、炒蒲黄10克、五灵脂12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经行不畅而量少者,加香附15克、泽兰15克;量少有血块者,加益母草12克、炒茜草12克;少腹胀痛者,加乌药12克、玄胡12克、川楝子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