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医验方

四、名医验方

1.班秀文

清宫解毒饮: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组成】土茯苓30克、鸡血藤20克、忍冬藤20克、薏苡仁20克、丹参15克、车前草10克、益母草10克、甘草6克。

【用法】续服30剂,为1个疗程,疗效显著。

【主治】宫颈炎。

【加减】带下量多、色黄而质稠秽如脓,加马鞭草、鱼腥草、黄柏;发热口渴者,加野菊花、连翘;阴道肿胀辣痛者,加紫花地丁、败酱草;带下夹血丝者,加海螵蛸、茜草、大蓟;阴道瘙痒者,加白鲜皮、苍耳子、苦参;带下量多而无臭秽、阴痒者,加蛇床子、槟榔;带下色白、质稀如水者,减忍冬藤、车前草,加补骨脂、桑螵蛸、白术、扁豆;每次性交后则阴道胀痛,出血者,加赤芍、地骨皮、丹皮、田三七;腰背酸痛、小腹坠胀而痛者,加桑寄生、杜仲、川续断、骨碎补。

2.《当代妇科名方验方大全》

子宫颈炎方

【组成】蒲公英20克、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紫花地丁10克、天葵子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椿皮10克、白术10克、皂角刺10克、制香附6克、甘草6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两煎相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主治】急性子宫颈炎。症见宫颈充血,水肿严重,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或夹血,臭秽,阴部灼痛,小腹坠胀,腰骶酸痛,烦热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脉数。

【加减】小腹坠胀者,加川楝子12克、枳壳12克;便秘者,加大黄6克。

子宫颈炎方

【组成】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土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赤芍15克、牡丹皮10克、黄柏10克、栀子10克、川牛膝10克、甘草1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2煎药液混合均匀,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主治】急性子宫颈炎。症见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如米泔,或赤白相兼,秽臭难闻,外阴肿痛瘙痒,小便灼热涩痛,心烦口渴,或小腹疼痛,或发热,子宫颈充血水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加减】外阴瘙痒明显,加白鲜皮15克、蛇床子15克、鹤虱15克;大便秘结,加大黄6克。

子宫颈炎方

【组成】白术15克、山药15克、党参9克、车前子9克、白芍9克、苍术6克、陈皮2克、柴胡5克、黑荆芥3克、甘草3克。

【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30克,煎煮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1剂。

【主治】子宫颈炎,宫颈糜烂冷冻术后水样白带。

【加减】小腹胀痛,加延胡索、川楝子;腰酸者,加续断、桑寄生;预防感染,加蒲公英、连翘;出血,加仙鹤草、紫珠草。

子宫颈炎方

【组成】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苍术10克、芡实10克、薏苡仁10克、山茱萸10克、车前子15克、黄芪15克、升麻6克、金樱子2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2煎药液混合均匀,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主治】子宫颈炎。

【加减】腹痛,加艾叶10克、制香附10克;腰痛,加续断10克、菟丝子15克;分泌物腥臭色黄,加黄柏10克,败酱草20克。

子宫颈炎方

【组成】党参20克、补骨脂20克、黄芪25克、升麻10克、柴胡8克、当归10克、丹参20克、狗脊20克、续断15克、金樱子12克、海螵蛸15克、薏苡仁20克、女贞子20克、巴戟天10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分2次服,于冷冻术后7日服用。

【主治】子宫颈炎

子宫颈炎方

【组成】红藤30克、生地黄30克、乌梅30克、石榴皮30克、蒲公英20克、忍冬藤20克、仙鹤草15克、赤芍15克、生地榆20克、黄柏10克。

【用法】上药煎取汁液200~300毫升,放盆中,徐徐浸入阴道,每次20~30分钟,5次为1个疗程,轻者,1次/日,重者,2次/日。

【主治】子宫颈炎。

【加减】阴道干涩者,去乌梅、石榴皮,加枸杞12克、菟丝子12克。

【说明】治疗期间禁止性交,经期停用。

子宫颈炎方

【组成】土茯苓30克、败酱草30克、鸡血藤25克、忍冬藤25克、薏苡仁25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丹参15克、益母草10克、车前草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

【主治】子宫颈炎

【加减】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如脓,加马鞭草12克、鱼腥草12克;发热口渴,加野菊花15克、连翘10克;阴道肿胀辣痛,加紫花地丁15克;带下夹血丝,加海螵蛸10克、茜草10克、大蓟10克;阴道瘙痒者,加白鲜皮10克、苍耳子10克,苦参10克;带下量多无臭秽而阴道瘙痒,加蛇床子10克、槟榔10克;带下色白质稀如水,去忍冬藤、车前草,加补骨脂10克、桑螵蛸10克、白术10克、扁豆花6克;性交后阴道胀痛出血,加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地骨皮10克、三七6克;腰膝酸痛,小腹坠胀而痛,加桑寄生15克、骨碎补15克、杜仲10克、续断10克。

子宫颈炎方

【组成】土茯苓30克、鸡血藤20克、薏苡仁20克、忍冬藤20克、丹参15克、车前草10克、益母草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

【主治】子宫颈炎。

【加减】带下量多,色黄而稠秽如脓者,加马鞭草15克、鱼腥草10克、黄柏10克;发热口渴者,加野菊花15克、连翘15克;阴道肿胀辣痛者,加紫花地丁15克、败酱草20克;带下夹血丝者,加海螵蛸10克、茜草10克、大蓟10克;阴道瘙痒者,加白鲜皮12克、苍耳子10克、苦参10克;带下量多而无痒无臭者,加蛇床子15克、槟榔15克;带下白色,质稀如水者,去忍冬藤、车前草,加补骨脂10克、白术12克、桑螵蛸10克、扁豆花6克;每于性交则阴道胀痛出血者,加赤芍12克、牡丹皮10克、地骨皮10克、三七6克;腰脊酸痛,小腹坠胀而痛者,加桑寄生15克、杜仲10克、骨碎补15克。

子宫颈炎方

【组成】苍术30克、薏苡仁30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丹参10克、牛膝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分2次服。

【主治】子宫颈炎。

【加减】带下黄色腥臭,伴口苦,加茵陈15克、龙胆草15克;性交后血性白带,加益母草15克、赤芍10克、地榆10克;久病纳差,加山药15克、白术15克;耳鸣,腰酸,小腹坠胀,加菟丝子15克、桑螵蛸15克。

3.哈荔田

经验方:解毒消炎,燥湿止痒

【组成】黄柏、枯矾、青黛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以消毒棉球蘸满药粉,用线系住,纳入阴道宫颈糜烂处。晚上用药,次晨取出,如能用喷撒患处,尤佳。

4.何子淮

赤白分清饮:清热凉血,解毒

【组成】红藤、车前草各30克,苦参、川萆薢、槐米炭各12克,贯众炭、金银花、牡丹皮各9克,黄柏5克,黄连2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重度宫颈糜烂。糜烂范围广,有接触性出血,带下红白间杂者。

【加减】腹痛者,加延胡索9克、川楝子12克;腰酸明显者,加狗脊12克、川续断15克;胃纳差者,加陈皮5克、竹茹9克。

消糜汤:祛湿解毒,化腐生肌

【组成】红藤、土茯苓、鱼腥草、白英、蒲公英各30克,炒扁豆12克,白槿花、臭椿皮、牡丹皮、墓头回各9克,制大黄、生甘草各6克。

【主治】轻、中度糜烂,或重度糜烂经治疗后转为中、轻度。临床为带多色黄,气味臭秽。

5.康良石

海冠汤:健脾固肾,收敛固涩

【组成】白扁豆根12克、白鸡冠花10克、海螵蛸10克、椿皮10克、银杏12克、菟丝子10克、芡实15克、莲须10克、黄柏5克、煅龙骨10克、煅牡蛎10克。

【主治】宫颈糜烂,附件及阴道等慢性炎症的带下病。

6.《吉林中医药》:敷贴法

【组成】儿茶、苦参、黄柏各25克,枯矾20克,冰片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时香油调成糊状,以带线棉球敷贴患处,三日一次,10次为1个疗程。

7.《内病外治》

湿敷法

【组成】地榆、百部、黄连、桔梗各30克。

【用法】加水1000毫升,浓煎至200毫升左右,滤渣后,加95%乙醇溶液5毫升防腐备用,将浸用药液的消毒纱布或棉球塞入阴道深部,24小时后取出,10日为1疗程。

8.裘笑梅

榆柏散:清热,解毒,祛湿

【组成】地榆、黄柏各12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直接将药粉喷入宫颈表面,1次/日,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子宫颈糜烂。

9.王潮宗

万金锭:涩湿止痒止溃

【组成】山慈菇、枯矾各30克,樟脑、雄黄各20克,冰片4克,麝香、朱砂各2克,蛇床子、乳香、没药各5克,炙砒石15克、硼砂3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粉,以将米糊制成药锭,每锭3~6克,入内宫口,再日一更。

【主治】宫颈炎久治不愈,宫颈糜烂。

10.汪渭忠

宫颈糜烂1号方

【组成】博落回30克、大黄15克、黄柏15克、生甘草10克、白芷10克、淡苦参30克、贯众15克、生苍术15克。

【用法】水取汁,外洗并冲洗阴道,2次/日。

宫颈糜烂2号方:清热利湿,消肿排带,止痒杀虫,排毒生肌

【组成】博落回9克、松花粉4克、土大黄4克、黄连6克、青黛4克、梅片4克。

【用法】研成细末,将药粉用芝麻油调成糊状,用纱布包成棉球状,然后将药膏均匀涂在棉球纱布上,放入宫颈溃疡部位,每日换药2次。

【主治】宫颈糜烂。

11.吴克潜

加味完带汤:健脾化湿,升提止带

【组成】焦白术5克、制苍术5克、炒山药5克、党参15克、酒炒白芍15克、酒炒车前子10克、炒黑荆芥穗10克、陈皮6克、柴胡8克、甘草5克,另加莲房炭180克、熟鸡蛋(去蛋黄,焙干,研成白粉末)90克。

【用法】上药共研成细末,炼油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如服煎剂,则将上药末及莲房炭药末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

【主治】赤白带下,以稀薄的白带为主。

12.尹桔垣验方

冲洗剂:洗涤湿浊

【组成】苦参20克、大黄20克、忍冬藤20克、薄荷12克、荆芥10克、蛇床子15克、地肤子12克、芒硝12克、蒲公英15克。

【用法】布包煎,坐浴冲洗,2次/日。

13.于载畿

黄蜈散:清热解毒,祛腐生肌

黄蜈散1号方:黄柏64%、轻粉13%、蜈蚣7%、冰片4%、麝香0.7%、雄黄12.3%。

黄蜈散2号方:黄柏64%、轻粉13%、蜈蚣7%、冰片4%、雄黄12.3%。

黄蜈散3号方:黄柏64%、蜈蚣7%、冰片4%、麝香0.7%、雄黄12.3%。

黄蜈散4号方:硼砂19.7%、硇砂6.58%、朱砂19.74%、炉甘石19.74%、冰片32.89%、麝香0.66%、珍珠粉0.66%。

【用法】用消毒干棉球拭净阴道和宫颈分泌物,在预先制成的带尾专用棉球上撒药粉1克左右,而后将棉球塞入阴道使药粉紧贴于子宫颈上,棉球线头留于阴道外,24小时后,患者自己将棉球拉出,轻者,1周上药1次,重者,1周上药2~3次,对重度糜烂及乳头型和颗粒型患者,在治愈后应继续上药3~5次,以巩固疗效。

【主治】宫颈糜烂。黄蜈散1号方,主治有核异质细胞的宫颈糜烂患者;2号方对一般宫颈糜烂患者,均适用;3号方主治对轻粉过敏者、对少数颗粒和乳头较大者以及糜烂面与周围境界清晰者,加用黄蜈散2号方,月经期及怀孕期停止用药,治疗期间尽可能地避免性生活。

14.《中西医结合杂志》

涂搽法

【用法】紫草200克、香油750克,取紫草筛除杂质入香油炸枯过滤,呈油浸剂,密封装瓶备用。冲洗外阴,阴道,将紫草油棉球涂擦宫颈及阴道上段,隔日一次,10次为1疗程。

扑撒法

【用法】黄柏7.5克、炒蒲黄3克、五倍子1.5克、冰片1.5克研细末备用,先用1%茵陈煎剂冲洗阴道,并拭干再将上药扑撒于子宫口糜烂处,以遮盖糜烂面为度,隔日上药一次,10次为1疗程,主治重度糜烂。

珍珠散

【用法】珍珠3克、青黛3克、雄黄3克、黄柏9克、儿茶6克、冰片0.03克,上药研末,消毒备用,用法:消毒外阴,阴道后将上药涂抹于宫颈表面,1次/日,5~7次为一疗程,适宫颈炎引起的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有臭味,伴有腰酸腹痛等症。

散剂

【组成】Ⅰ号散:冰片6克,珍珠4克,煅石膏20克,乳香、没药、硼砂各10克。Ⅱ号散:硇砂4克,乳香、没药各10克,冰片5克。Ⅲ号散:樟丹、冰片各4克,象皮、蛤粉、白及、炉甘石、血竭、紫草各10克。

【制法】三方药物分别碾细末、过筛混匀,装入大口瓶中,用紫外线灯照射45分钟,用1周后再照射1次。

【用法】用药前常规妇捡消毒,取上方对症,适量,洒于患处部位,隔日上药1次,炎症好转后3日上药1次,10次为1疗程。对Ⅰ度、Ⅱ度糜烂先用Ⅰ号散至炎症好转后再用Ⅲ号,对Ⅲ度乳头型糜烂,外用Ⅰ号散炎症好转后,加Ⅱ号散,再用Ⅲ号散。

15.张琼林

红藤六妙饮:清热活血,燥湿止带

【组成】生薏苡仁40克,红藤、败酱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甘草8克。

【主治】急慢性宫颈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肿块者(带下黄白,质腐味秽)。

【加减】腰骶酸痛者,加川牛膝、防己各12克;少腹胀痛者,加白芍30克、台乌药10克;阴灼痛、下坠者,加土茯苓30克、萆薢15克;低热、大便干燥者,加知母、青蒿各20克;盆腔瘀血者,加茯苓30克、桂枝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