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林拳
少林拳,是古老的著名拳种之一。因起源少林寺而得名。拳法内容丰富,刚健有力,朴实无华,招式灵活多变,攻防严密,实用性强。在武林中独创一家,国内外亦享有盛名,并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功甲天下”之称。
嵩山少林寺建于北魏时期(495—496),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嵩山在洛阳东南少空,为嵩山之最西峰。当时有一个天竺(印度的古称)高僧跋陀(又名佛陀),由印度(又说西域)跋涉来华,深受北魏皇帝孝文帝的敬重,后随孝文帝迁居洛阳。跋陀性爱清静,常到嵩山幽谷密林之处修身养性。他见嵩山像朵盛开的莲花,便有意要在“花”中立寺。孝文帝便命令州、县官员在少室山阴的“竹木蔽翳,仰不见日,花草余香,郁郁袭人”的丛林中,建造寺院。
跋陀主持少林寺,除翻译佛经、传授佛教外,还注意吸收会武、善技的青年人为门徒。惠光和尚12岁时,在洛阳城大街的栏杆上,一口气反踢毽子五百次。跋陀看了十分惊奇,就收他做了少林寺的小和尚。还有一个著名的稠禅师(跋陀系的二祖),小和尚因体质孱弱常受到会武艺的小和尚们戏弄。于是决心发奋练武自强,刻苦锻炼,终于练就“筋骨强健”能“引重千钧”,体捷身轻能“横塌壁行”,成为少林寺内“拳捷骁武”的高手。“武以寺名,寺因武显”。
少林拳法并非一人所创,更不是印度和尚达摩所传,而是在民间各派拳种的影响下,经过数代人的不断充实发展,逐渐形成起来的拳种。由于各种原因,一些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遁入空门,以致把武术带入寺内。又因看山护院和强身自卫之需,寺僧们在积极广泛吸收来自官兵和民间各武术流派武技之长的基础上编创而成。
嘉靖四十年(1561年),抗倭名将俞大猷奉命南下,慕其武名取道嵩山少林寺观技。大猷看后认为少林棍法“已失古人真传”。寺僧即推举两名身强力壮的僧徒宗擎和普从,随俞大猷从军习艺。经过三年教习,终于将大猷临阵实战的阴阳变化真诀学到手。两人返回少林后,又将此技传给其他寺僧,为少林寺武技注入“新鲜血液”。
另外,寺院还将民间著名的武术家请入寺内传播技艺。传说,金末元初的觉远和尚为深究拳艺绝技,改换俗装,远走他乡,访求名师。在兰州访到中州老武术家李叟,后请入少林寺传播大、小洪拳和擒拿术;在洛阳访到太原武术家,五形拳始祖白玉峰,亦请入少林寺传授五形拳和气功等。北宋初年,福居高僧还邀请全国18家武林名家汇于少林传授技艺。经过三年左右的刻苦习练、钻研,博采各家之长,终将18家拳术之妙法编载入册。如太祖长拳、韩通的通臂、温元的短拳、马藉的短打、孙恒的猴拳、燕青跌法、林冲鸳鸯脚、崔连炮捶、王朗螳螂等。
据传说,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和著名将领岳飞也曾受益于少林拳法。赵匡胤还将创编的太祖长拳谱藏存于少林寺内。传说的“少林拳法”,一般都是指嵩山少林拳法。它是北派少林拳法的正宗,也为各派少林拳法的“宗祖”。《少林拳术秘诀》一书,就是在总结前人练功经验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据载初学少林拳要先学“站桩”以练气下行,认为这不独增长足力,而且可免血气上浮,致身上重下轻;要求练拳时起横落顺,直进直出,一屈一伸,收如伏猫纵似跃虎;拳式运动在一条线上,即所谓的“拳打一条线”;又因拳套的演习不受场地限制,可大,亦可小,故有“拳打卧牛之地”的说法。现在少林寺内的千佛殿地面上留有四十八个纵横相距约两米的凹陷坑。传说是当时少林武僧的练拳脚窝。少林拳虽是外家拳法,但对动静、呼吸、运气、发劲等十分重视。“拳打十分力,力从气中出”。一动一静、一呼一吸,均要做到内、外三合(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只有做到内外合一,全身“一动无有不合”,动作才能“硬”而不“僵”,外顺内实,发力刚脆,刚中透柔。身的起落,步的进退,手的出入,气的呼吸,来疾去速。实用时,不战则已,一战必胜。
少林拳注重技击,讲究实战。要求“眼前无敌当有敌,平时练功莫放逸,一旦进入疆场后,少流血汗多杀敌”。拳法的一招一式,非打即防。攻中有守,守中有击。以快、准、狠,出奇制胜。《拳经》中说:“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是十下。”就体现了这种快、准、狠的近身搏击的技击特点。
实战时,不但重视进、退、虚、实变化,而且讲究“逢刚柔化,逢柔刚进”。声东击西,指上打下,佯攻实退,避实击虚,似退实进,乘势飞击;还善于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制人之身,见势打势。不与来势顶撞,以智取蛮,外“猛”内“静”。拳谚用“秀如猫、抖如虎、行如龙、动如闪、声如雷”来形容其多变的战术。
拳法“六字要诀”:功、顺、勇、疾、狠、真,阐明了拳法的技击、技法和实践的原则与特点。
练习少林拳法时,要求一招一式恪守规矩,使手、眼、身、步法均符合拳法要领、要点。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滚出滚入,运用自如;眼法——眼光似闪电,随手动转,兼顾四方;身法——起落进退,反侧收纵(“八法”),以中平、正直为准;步法——进低退高,轻灵稳坚。拳式动作正确、连贯、圆活、柔韧,招式章法清楚、准确,动静、虚实、刚柔转化自然和顺,运劲发力,力量充沛而富有弹性。“拳打千遍,功夫自现”。
少林拳法,是我国武术宝库中一颗明珠,深受我国人民所喜爱,并盛行于不少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这个古老的拳法,为传播各国友谊、增强人民健康而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