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行拳械

二、流行拳械

由于安徽地处江淮要冲,南来北往、出走回乡的武林高手,也纷纷在安徽各地传播了各自的技艺,留下了拳械精华。至今在安徽沿袭下来的全国流行拳械,种类繁杂,门派众多。其主要的拳种、传袭人及分布情况如下。

(一)少林拳

少林拳,是中国拳术中最有影响的流派。它源于嵩山少林寺,早年传入安徽。仅从清末以来,先后有黄树生(霍邱人)、汪光旭(怀宁人)、童秉文(芜湖人)、吴余兴(和县人)、胡敬章(砀山人)、张凤益(山东籍,定居淮南)等传授少林拳。此拳,分布在合肥、芜湖、淮南、淮北、蚌埠、铜陵、马鞍山市和阜阳、六安、安庆、宿县、滁县、巢湖地区。

(二)洪拳

洪拳,流行于中国西部,支系繁多。传入安徽的洪拳,主要来自河南、山东两支,一是胡德山(河南籍,定居蚌埠),二是贾荣恩及其子贾福忍(山东籍,定居合肥),还有张传政(江苏籍,定居合肥)等传授洪拳。此拳分布在合肥、安庆、芜湖、蚌埠、淮南、淮北、马鞍山市和徽州、宣城、六安、阜阳、宿县、滁县地区。

(三)查拳

查拳,相传明末查密(回族)所创编。

民国初期,查拳在安徽广泛流传,形成有影响的拳种。主要传播人有李好学(河南籍,定居安庆)、马忠歧(河南籍,定居蚌埠),还有蔡金禅(河北籍)、马景山(山东籍)等。此拳分布在安庆、芜湖、合肥、铜陵、淮南、淮北、蚌埠、马鞍山市和安庆、徽州、巢湖、六安、宿县、阜阳、滁县地区。

(四)梅花拳

梅花拳,是民间传统拳术,据说已传十七代,在河北、山东和河南等省较为盛行。在安徽传播梅花拳的主要有任凤昌(芜湖人)、张震东(怀宁人)、俞代龙(合肥人)、倪宏斌(山东籍,定居铜陵)、李忠信(山东籍,定居蚌埠)等。此拳,分布在蚌埠、淮南、淮北、合肥、马鞍山、铜陵市和安庆、宿县、滁县、阜阳地区。

(五)六合拳

六合拳,是少林拳系的分支之一,流行在北方各省。先后有吴良功(河北籍)、俞化龙(合肥人)、郭醒亚(蒙城人)、闫少臣(山东籍,定居安庆)、唐璜(上海籍,定居合肥)分别传入安徽。此拳,分布在合肥、铜陵、安庆、淮北、马鞍山市和宣城、宿县、滁县地区。

(六)罗汉拳

罗汉拳,是南拳流派之一,流行于福建各地。在安徽传授此拳的主要有张金成(涡阳人)、彭寿鸿(河北籍,定居淮北)、杨荣耀(广东籍,定居合肥)等。此拳,分布在淮北、蚌埠、合肥、芜湖市和安庆、宿县、阜阳地区。

(七)螳螂拳

螳螂拳,分南北两派。安徽流传的属于北派螳螂拳,其源于山东。由孙寿山(山东籍)、徐明远(泗县人)、刘崇禧(山东籍,定居合肥)、李锦堂(上海籍,定居肥东)等先后传入安徽。此拳,分布在淮北、蚌埠、合肥、铜陵、芜湖、淮南市和六安、宿县、滁县地区。

(八)秘宗拳

秘宗拳,又称燕青拳,主要流行于山东、河北两省,上海也较普及。在安徽传授秘宗拳的,先后有祝庆华(全椒人)、夏兴华(安庆人)、武道光(肖县人)、卢俊江(上海籍,定居合肥)、平宝根(上海籍,定居淮南)等。此拳,分布在淮北、蚌埠、淮南、合肥、芜湖、铜陵、马鞍山市和滁县、六安、徽州地区。

(九)八极拳

八极拳,广为流传,是深受群众喜爱的著名拳种。清末,河北沧县一带习练八极拳的人最多,民国初期传入安徽。主要传播人有马承智(霍邱人)、李道轩(山东籍,定居蚌埠)、蒋浩泉(江苏籍,定居合肥)、李俊卿(河北籍,定居铜陵)等。此拳,分布在合肥、淮北、淮南、蚌埠、马鞍山市和六安、阜阳、滁县地区。

(十)八卦掌

八卦掌,属内家拳术之一,是中国流行拳种。民国初期,传入安徽。昂朝玉(肥东人),于1922年拜梁子斌为师,习练八卦掌。还有夏永祥(山东籍,定居合肥)、司岚云(河南籍,定居淮北)、韩子尧(怀远人)、陈信煌(芜湖人)等,分别传授八卦掌。此拳,分布在淮北、蚌埠、阜阳、合肥、铜陵、芜湖、安庆市和宿县、滁县、徽州地区。

(十一)通臂拳

通臂拳,相传是于清初逐步发展起来的,传人不断,好手辈出。安徽通臂拳主要是由武林名人沙国政传授,传陈信煌、张秀珍(芜湖人)等。此拳,现分布在芜湖、合肥、淮南、蚌埠市和六安、安庆地区。

(十二)劈挂拳

劈挂拳,属于长拳类型。清末民初,劈挂拳曾列为通臂拳系中的一派。劈挂拳传入安徽,主要是由靳子勤(河北籍,定居合肥)、马承智(霍邱人)等。此拳,分布在合肥、淮南、马鞍山市。

(十三)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属内家拳术之一,是中国流行拳种。此拳,传入安徽主要有宋国宾(河南籍)及其弟宋回喜(定居蚌埠)、尚学礼(河南籍)及其子孙尚卿奎(定居蚌埠)、尚锡恩(定居寿县),还有卢蒿高(河南籍,定居上海)传张培元、徐淑贞(定居合肥)等。心意六合拳分布在蚌埠、合肥、淮北、马鞍山市和六安、宿县、滁县地区。

(十四)形意拳

形意拳,最早称心意六合拳,始于明末清初,是姬隆凤(祖籍山西)所创,后分山西、河北、河南三支,传遍各地,形成全国著名拳种。此拳传入安徽主要有张占魁、李成义、宋世荣、姜容樵以及马登云之徒谭续林。谭(亳州人)收徒达千人以上,在安徽普及形意拳做出贡献。还有马承智、沙国政、汪光旭、张传起(宣城人)、胡敬章、董文焕、耿继义等。形意拳分布在阜阳、宿县、宣城、安庆、六安地区和蚌埠、合肥、芜湖市。

(十五)太极拳

太极拳,亦属内家拳术,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拳种。在安徽,陈氏、杨氏、吴氏、孙氏太极拳皆有流传,其中杨氏太极拳为最广,习练人数也多。杨氏太极拳传人有吴道成、胡敬章、耿继义、沈金林、陈信煌、崔毅士等;陈氏太极拳传人有佟军、张汉杰、张修铮等;吴氏太极拳传人有马安普、吴道成等;孙氏太极拳传人有马承智、张昌元等。此外,还有陈荣林、沈金林、张家居、戴叶涛、朱习之、刘福田等也做出贡献。此拳,分布在全省各地市。

(十六)武当拳

武当拳,源于武当山,是中国武苑中一支有影响的流派。武当派拳术,学少林,取精髓,变十八式为十八字,变五拳形式为十段锦之长拳,统纳五拳十八式及十八字精义于十段锦之中。就近代有姚金锋(阜阳人),传武当“太乙门”拳术已历经六代。其曾重孙姚子英,于1984年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演练了武当派拳术中的“太乙八卦图六路”,嗣后,连续多次播放报道。此外,还有胡敬章、蒋浩泉传入武当刀术、剑术。此拳械分布在阜阳、宿县地区和蚌埠、合肥市。

除上列拳术外,还有番子拳、鹰爪拳、太祖拳、华拳、南拳、潭腿、戳脚等等,在安徽少数地、市也有习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