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在传承中的不足之处
(一)师承制的局限
民间传统武术的师承制在当代已是不符合时宜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在侵入中国,占有传统武术的领地,诸如跆拳道、瑜伽等的引入,使得一大批青年人将传统的武术弃之不顾。因此,师承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应该有所突破与超越。国家已经将中国民间传统武术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现在所应该做的不只是传承,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加大挖掘,将遗漏的民间传统找寻出来。
(二)对传统武术缺乏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武术界对中国武术的比赛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这些改革虽然在某些方面促进了武术的发展,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民间传统武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的武术只是电视转播镜头中的比赛场面,而渐渐遗忘了我们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民间传统武术。
武术界对民间传统武术发展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在宣传上的不足。民间传统武术不能单单依赖各个门派自身的沿袭,闭门造车,而要放开门第之观,把自己的精华与特点发扬开来,引起外界的重视,从而来为自己的发展开辟出一片新的广阔的天地。
(三)武术比赛项目少
当代社会,我国相当重视武术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虽然武术最终并未能成功加入奥运会的大家庭,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但是,举国上下都在为武术的发展而努力。我们也不难发现,民间传统武术项目虽然也在不懈努力,但还是很难有所壮大,其所谓的比赛也只是内部的切磋,无法引起社会的关注。
(四)民间武术训练体制的不完善
民间传统武术基本上都是经历了历代的磨炼之后遗留下来的技艺,在传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遗漏和误解,它的训练体制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方面。比如说:铁砂掌的练就需要日复一日地练习自己双手的耐热能力,很是残忍。有很大一部分人因难以接受其训练方式而放弃了铁砂掌的练习,成为铁砂掌传承的一大阻碍。
(五)民间传统武术与文化的融合度不高
民间传统武术是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传统项目,已经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它与文化的结合度还是不够的,习练这些民间传统武术项目的人往往是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而民间传统武术大多是在农村扎根立足的,因此,有一部分的习武者只是简单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所学之物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要说发扬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