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长拳
长拳,是一种拳术流派的总称。一般把查拳、花拳、华拳、炮捶、洪拳、红拳、少林、翻子拳等称之为长拳。
1.长拳的来源及特点
据史料记载:明代中后期,出现了拳术流派,到清代拳术的分类更细。明将戚继光和武术家程冲斗,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提出了长拳与短打之别。如:宋太祖三十二式长拳(或称赵太祖长拳),绵张短打等。现代新编的长拳,一般都在吸收查拳、花拳、炮捶、红拳等诸家拳种之长的基础上,把各种手形、手法、步形、步法、身法、眼法、腿法及平衡、跳跃等基本动作规格化,再按长拳的运动方法,把蹿蹦跳跃、起伏转折等动作编制成各种训练套路,如:初级长拳、青年长拳等。
长拳的主要特点是姿势舒展大方,动作灵活快速;出手长,进步疾,飞腾高,跳跃远;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动迅静定,节奏分明;发力刚脆,筋顺骨直,力点明确。
2.长拳技法
长拳有八大技法要素:
(1)精神饱满。练拳时要求精力充沛,全神贯注于动作,表现出勇敢、机智、无惧无畏的气概。
(2)姿势正确。每式都要做到头正颈直,肩沉胸挺,腰直臀敛,上肢动作轻长舒展,下肢动作稳坚匀称。
(3)方法清晰。拳法中的踢、打、摔、拿等技击方法,都要做到路线清晰、劲力顺达、动作明快、连贯。
(4)身法轻灵。行拳时,吞、吐、闪、展、冲、撞、挤、靠等身法变化,要做到上下一致,内外合一,步动身随,脚到拳到。
(5)手眼相随。眼神随着动作转动。俗话说:“拳到眼不到,只叫瞎胡闹。”
(6)劲力顺达。发力刚脆道劲,筋顺骨直。多用爆发“寸劲”,刚而不僵,柔而不松,刚柔相济。如发冲拳时应“力发于腰,传于肩,摧于肘,达于手”。
(7)呼吸得法。行拳时讲究“提、托、聚、沉”四种方法。提气法——多用于跳跃动作,可以提高跳跃高度;托气法——多用于静止性动作,可以稳定动作;聚气法——多用于刚性发劲动作,可以增加发劲力量;沉气法——多用于由高到低的动作,可以稳定桩根。拳谚说得好:“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只要经过长期训练,拳势动作就会优美,跳得高、落得轻、震脚如千钧落地,冲拳如疾风摧朽。
(8)节奏鲜明。拳势动作的快与慢、动与静、刚与柔、起与伏等,都要做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有节奏、有韵律。[3]
长拳是一种较适于青少年锻炼的“体用兼备”的拳术。经过锻炼,可以提高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等身体素质,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又可以训练攻防的技击方法。
【注释】
[1]杨新海,季建成.中华武术[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
[2]杨新海,季建成.中华武术[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
[3]杨新海,季建成.中华武术[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