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稳定发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稳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把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并列为体育运动的推广项目,有领导有步骤地开展了武术运动。1951年至1953年,安徽各地举办武术学习班,组织武术锻炼小组,进行拳械项目练习,定期测验,评定成绩。当时,民间武师胡敬章、赵敬宣、马承智、俞化龙、吴世鳌、闫少臣、陈信煌等都积极传授技艺,培养了不少武术新苗。1953年11月,安徽选派代表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首次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会,深受启发和鼓舞。

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安徽对于武术运动所暴露出来的封建糟粕、门派偏见等进行了必要的整顿,同时清除了武术项目中不科学的内容和训练方法,使武术运动得到健康发展。

1958年,在群众性练武活动的基础上,组建了安徽武术集训队,聘请王子平、蔡龙云、徐文忠、王放荣担任技术指导,有计划地训练长拳、南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还有刀、枪、剑、棍等传统拳械套路。与此同时,大胆地创编了自选拳械套路。当时,来自各地的武术运动员,虚心好学、刻苦习练基本功,对套路动作、组合动作的布局及其难度都取得不同程度的突破。

1960—1965年,安徽把武术运动作为重点项目。安徽武术集训队,经常到各地、市巡回表演,交流技艺。各地、市相继组建业余武术队,聘请武师,培养新苗。各县,特别是亳县比较普遍地成立业余武术锻炼小组、小武术队,许多青少年拜师习武。此外,大、中、小学也开办了课余武术班,培养不少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