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挫折和恢复发展

三、遭受挫折和恢复发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徽各地、市、县武术组织被解散,武师被批判,武术书籍、拳谱、图解被抄毁,武术器械用作“武斗”工具,在拳械技艺上不准谈“劲力”“技击”和“攻防”等术语,使武术运动的发展,遭到严重挫折。

1972年,安徽武术集训队经调整充实后,恢复了一般训练。同年,在合肥举办一次有12个省、市、自治区参加的武术邀请赛。这次活动锻炼了武术队伍,促进了武术运动的发展。在后来的全国性武术比赛中,安徽运动员陈道云、杨承冰等都取得较好成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徽武术运动有了生机和活力。1978年以来,先后在马鞍山、合肥、固镇、安庆、蚌埠等地举行6次全省性武术比赛,4次参赛人数均在百人以上。通过比赛,反映出各地、市武功技艺各有所长、各有进步,涌现一批武术新秀。1982年,在合肥又一次举办武术邀请赛,有10个省参赛,盛况空前。

1983—1985年,各地、市、县互建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武术队、武术社、武术辅导站和武术学校,招收青少年,传授武功。全省有数以万计的学生、工人、农民、离退休干部教师进行拳术、气功锻炼,以求健身和防治疾病以及活跃文化生活。特别是枞阳县周谭乡农民,一直习武成风。定远县二龙乡农民,练武世代相传,1984年成立武术协会,并设4个拳场。80年代中期,亳州市开办了近百个武场,招收学员约1700人。

随着武术活动的广泛开展,技艺水平也不断提高,武术国际间交往日益增多。1960—1983年,安徽武术运动员和教练员,有67人(其中男45人,女22人)作为中国武术代表团、队成员,先后出访了24个国家和地区。此外,还迎接了美国的两个武术团体前来安徽学习、考察和训练。

如今,安徽武术名家已遍布世界、驰名中外,他们宛如熠熠闪烁的群星镶嵌在安徽武术发展史册中,为中华武术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