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旅游与区域文化资源整合策略

二、武术旅游与区域文化资源整合策略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意识、提高认识

近年来,随着武术旅游市场的不断活跃,人们对武术的认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还需要加大改革的步伐,密切关注和准确把握其他省市及国际武术旅游业,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应立足境内市场,放眼境外市场,制定出武术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创造品牌的实力和能力,树立品牌意识,使武术旅游具有与其他知名旅游品牌企业展开竞争的实力;使武术真正地从社会中找效益、找出路,走武术社会化、产业化的路子。要善于发现武术产业化管理中的运行规律,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正确处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安徽省武术文化旅游得以发展和繁荣。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武术文化旅游特色品牌

扩大境内外客源,特别是扩大境外客源是保证安徽省武术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宣传促销活动,抓住各种节日庆典、各类比赛、商业会议等机会进行大力宣传;利用武术媒体、娱乐媒体、旅游展览、新闻报道及广告、开办武术旅游网站等多渠道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组织旅游宣传促销团到省内外乃至全国、全世界举办各种形式的旅游推介会;邀请各地旅行商和新闻媒体到中国考察和采访,扩大和提高安徽省武术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此外还应大力推进社区武术、广场武术、学校武术、大众武术,全面积极发展各种武术协会、武术俱乐部、武术探险娱乐协会、武术爱好者协会,为武术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众多的市场消费群体。

安徽的武术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它汇集了中华武术文化的精华,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包容性。应借助武术文化旅游业,系统发展安徽省武术文化旅游事业,树立中国武术文化的品牌城市,使安徽省武术旅游在整个旅游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三)增加体验性武术旅游产品

休闲文化已经成为当代人们品尝生活的主要形式之一。面对安徽省众多的武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增加参与性、体验性武术文化产品,可以让旅游人群体味到安徽武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可以让旅游人群在旅游中领略我国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魅力,如设立一定的体验古时练功的场域,让前往的旅游者亲自一展身手,或与一定功夫的习武者搭手、过招。这样,既可以陶冶游客的心志,又可以起到锻炼的效果。

(四)使武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形成互补格局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或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支撑和底蕴。安徽省武术文化旅游资源是一座有待人们开发挖掘的金矿。开发武术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让世界了解安徽武术,让武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另外,武术文化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带动的其他产业,如旅游业、教育产业、体育产业、餐饮娱乐业等第三产业和当地地方经济的发展。没有文化的旅游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因此,今后应提升武术文化旅游内涵,体现安徽武术文化的融合。

(五)以武术旅游为龙头,整合区域文化资源

武术旅游是安徽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产品,以武术旅游为龙头有利于开发区域相关的文化产品。对武文化资源的转化不能仅停留在术的层次,而要注重武学内涵的挖掘;结合全民健身运动,在武术之乡推广武术,做好武术的推广普及工作;针对不同的市场,开展时间长短不等的武文化健身游。

建设武术博物馆或武术文化苑,集中展示安徽历史上各门派武术源流和特色;同时对各武术世家的纪念地进行保护和恢复,开展相应的武术活动;结合全民健身运动,发掘适应于各种层次的武术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尚武文化氛围。对安徽的武术名人进行系统发掘和整理,在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包装和文化炒作。同时要在武术旅游的带动下,结合区域的文化资源特点发展历史文化名城游、红色文化游、宗教文化游、商业文化游、名人文化游、古村镇文化游等。

(六)以文化兴旅为目标,提升资源整合效果

武术旅游与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不是简单的量的堆砌,而是质的提升,目标是优化整个产业结构,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在区域文化资源整合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优势,抓重点,举亮点,内外结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优先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竞争力强、关联作用大的文化行业,避免千篇一律,面面俱到,齐头并进,重复建设。

1.突出重点,举起亮点

突出重点,就是围绕特色,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各地可以根据自己文化资源的优势确立自己特色,可以是武术方面也可以是与旅游相关的旅游资源。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上,要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注重武术表演与旅游的结合,对一些原创性文艺精品实行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包含武术意味的特色旅游商品。特色旅游商品既可以扩大地方特色文化的影响,又可以繁荣当地经济,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既要突出重点,又要举起亮点。发展区域文化产业,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如果一市或一县,能够切实抓住1—2个或2—3个文化产业项目,抓紧、抓实、抓好,直到抓出成效,举起1—2个亮点,不遗余力地搞好“一市一景”“一县一品”,那么,全省文化产业就会出现星火燎原之势。

2.内外结合

发展区域文化产业,要立足于“内”。立足于内,就是要立足于整合本地资源,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一方面要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围绕重点项目进行策划和创意;另一方面要及早谋划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安徽是农业大省,今后文化产业要有大发展,必须有农村文化消费的强有力支撑。

同时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要善于利用外部力量,一是注意引进非公有资本,发展民营文化企业;二是在借用外资、外智、外力上下功夫,努力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要树立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念,借用外资、外智、外力,引导战略投资者、非公有资本、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大举进军文化产业;引导国外、境外、省外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大力发展区域文化产业,实现区域文化产业的历史性跨越。

市场化运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安徽文化产业,就长远而言,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但是,这种自发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当前发展安徽区域文化产业,必须实行“两条腿走路”,使市场化运作和政府推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发展区域文化产业的两大动力。

项目带动与技术提升相结合。在抓文化产业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文化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手段都不能不考虑信息化以及整个科技发展的因素。发展区域文化产业,要注意抢占高新技术文化产业的制高点,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七)打破行政区隔,构建无障碍文化旅游区

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努力构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实现区域文化产业一体化;要依托武术文化资源,壮大文化旅游产业,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安徽省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要按照“和而不同、有序发展”的思路,自觉遵循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实现安徽区域文化产业从不自觉发展到自觉发展,从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从不协调发展到协调发展,从不平衡发展到均衡发展,从不可持续发展到可持续发展。加强区域协调,要注意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构建无障碍文化旅游区。

1.大力发展城际公交网络

随着区域交通的不断发展,各等级公路网的不断完善,相关地区的交通一体化工作方兴未艾,各种打破体制樊篱、创新交通运输工作的思路和做法不断涌现。

旅游城际公交网络的建设需要注意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目前跨区客运班车的管理机构是交通部门下属的交通管理机构,而城市公共交通的管理机构是城建部门下属的公共交通管理机构,车辆进城又涉及公安交警的管理职权。为此,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协调解决相关的问题。建议由交通部门下属的运输管理机构来承担这一责任,成立专门的公共交通管理机构,与运输管理机构合署办公,赋予其公共交通的规划、发展与具体操作职能,统筹解决跨地区毗邻城市城际公交的发展问题。对跨地区毗邻城市城际公交的发展提供政策和法规支持。

首先,参照城市公共交通的现有支持政策,结合各地实际,给予跨地区毗邻城市城际公交以相应的政策支持,在运价、税收、投资信贷、政府补贴、相关规费减免等方面向其倾斜。

其次,在跨地区毗邻城市客运形式的发展上进行创新,可以在班车客运、包车客运和旅游客运之外,发展公交客运,在线路规划、审批等方面对公交客运进行重点扶持;

最后,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化体系。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支持相关企业的发展,扶持其做强做大。

2.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

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实现市场共建、资源共享、客源互动的合作目标。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不仅能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借助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品牌,还能从根本上实现武术旅游经济效益的共赢。另外加强同体育旅游产业发达国家开发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如法国的环法自行车赛,将赛程同各旅游景点及历史文化景点有机结合,不仅获得世界范围的巨大影响力,也取得空前的经济效益。安徽旅游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名城众多,通过武术旅游开发,有利于把武术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有效整合。

3.加强信息交流

建立统一的旅游咨询、投诉受理系统,推出异地受理业务,维护游客及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信息交流,加快实现各地旅游网站的相互链接和信息互动,共享旅游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建立客源推荐网站,促进各地在旅行社、饭店和景区管理培训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清除跨地区障碍,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