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传承的方式

二、武术传承的方式

武术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其传承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原始传承

最原始的是师徒和家庭的传承。师徒传承是十分严格的,教授武艺之前,还要考验习武者的人品,武德等各方面。师徒传承的规模有大也有小,而像武当少林这种宗派形式就是师徒大规模传承的结果。在过去有一种称呼是武术世家,其实它也是其中一种原始的传承方式。他们都是通过上代传下代,代代相传,保证了家传武术的继承。就像近代的霍元甲、黄飞鸿,他们都是经过父辈的传教从而习得一身精湛的武艺,但是世家都是通过长辈传承,所以由于其局限性,很容易造成失传。

原始传承主要在古代比较盛行。这种传承有着严格的品德要求,都要求习武者要人品端正拥有良好的武德品质。这种传承只是传授与继承师傅的武艺,而不是像现在的武校一样需要支付物质条件。

(二)近代传承

近代传承主要是武馆传承,武馆传承是在清朝出现的,也是武术的鼎盛时期。武馆的开立主要靠一个武师的影响力,完全是武师自己开的馆,以传授武艺为目的,不像现在的武校,创立人与传授人是分离的,创立人主要以赚钱为目的。

广东省的佛山武馆,其馆内人员爆满,武术的发展达到鼎盛,同时为武术的传承做出重大贡献。根据文献记载:1851年张炎在佛山开办了武馆,然后让其弟子先后到其他地方授武,而到了20世纪初期,武馆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也代表着授者与习者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开始出现了物质交易,即交费学武。

这段时期的武术传承,同样有着严格的拜师过程,师徒之间不只是一种无偿的授业,也包含着物质交易,很多人以武术为业。

(三)现代传承

现代传承主分武馆和武校传承,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顶峰,发展到现在武术学校在全国各地数量众多、规模庞大。2005年时,仅河南省就有武校400多所,人数达到6万多人,仅河南省登封的塔沟武校,学员人数就达到了10000名。

很多人都看过李连杰的电影《少林寺》,在20世纪80年代只要会点武术的人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不管是武校还是习武者本人都可以获得相当的利益。可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武馆和武校却开始没落,到现在已经有很多武馆和武校面临倒闭,就佛山而言只有100多家武馆在勉强运营,收益和之前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在20世纪福州的武馆有约200家,可是现在却不足50家。由此可见武术传承的危机性。

现代武馆和武校培养了很多的武术人才,国际武术冠军更是比比皆是,可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武术教育很难得到很好的传承。现在社会的发展已不再是刀枪剑棍的天下,经济的发展才是国家的重中之重。而传统武术不但辛苦,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磨炼,所以很多人选择了避而不学或半途而废,武术落入了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