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小镇助力传统武术产业发展

五、武术小镇助力传统武术产业发展

(一)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

纵观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其实早在2014年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就提出要培养特色镇,然而直到2016年的《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的发布,特色小镇的春风才蔓延到全国各地,并且集中爆发,从最开始公布的127个,已经增长至1384个(截至2017年3月8日),这个量也已经超过了《规划》中“到2020年1000个特色小镇”的目标。其中最多的浙江省已经达到了315个。

(二)武术特色小镇将成武术产业的良好载体

武术特色小镇作为特色小镇中的一种,既具备了特色小镇的特点,同时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民间传统武术产业的聚集效应。武术小镇的出现能很好地将武术与旅游相融合,既可以满足人们休闲旅游的需求,也可以实现人们休闲健身的需要,还可以促进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这对重视身体健康的现代人特别是其中的武术爱好者,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三)规模尚小,前景看好

我国目前武术特色小镇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武术特色小镇还处于建设过程中。知名的有:峨眉山黄湾武术文化小镇、安徽朱巷特色小镇、安徽赵堡特色小镇、沧州武术文化小镇等。各地积极建设武术特色小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其一,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旅游市场迎来大发展,根据旅游局的统计,2016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达到4.4亿人次,收入达到3.9万亿,增幅达到14%。

其二,特色小镇建设正当时。除了需求的推动,2016年刮起的特色小镇之风不仅有政府部门扶持推动,更有来自各行业的投资者的追捧,房地产企业、投资公司等都成为特色小镇的建设主体,这也比较契合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中所倡导的多元化主体的参与。

其三,传统武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武术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喜欢武术的人非常多。2005年,文化部又将武术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为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国家以及民众对于全民健身项目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旅游+武术”的休闲健身模式受到很多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