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危重病例导入现场病情评估与判断模块
【病历资料】
患者:万⋆⋆,女,28岁,入院时间:2017年7月10日;住院号
主诉:牙龈出血10余天,伴头晕、乏力3天入院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个人史:末次月经2017年5月8日,彩超提示早孕,目前孕8周。
查体:T 36.8℃,P78次/min,R18次/min,BP 110/60mmHg。步入病房,神志清楚,精神可,全身皮肤黏膜散在的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牙龈渗血。间断骶尾部疼痛,胸骨无压痛。心、肺体检(-),肝、脾无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WBC1.68G/L,N 43.4%,L 37.5%,M 18.5% Hb70g/L,PLT 22G/L。
(2)凝血功能:PT>60.0S,Fig 0.780g/L,APTT 35.3S,D二聚体39.30。
问题一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辅助检查,可能的诊断?
答:(1)三系减少原因待查。①急性白血病。②再生障碍性贫血。
(2)早孕。
问题二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完善哪些检查?
答:①骨髓细胞学及骨髓病理。②细胞化学染色。③流式细胞学免疫分型。④染色体分析。⑤分子诊断学检查。
问题三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辅助检查结果?(AML-M3)
答:(1)骨髓细胞学报告:增生明显活跃+,粒系比例增高(84.5%),早幼粒细胞比例增高(82.5%),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可见内外浆,伪足,核仁隐约可见。
(2)细胞化学染色检查:POX(过氧化酶染色阳性率在3%以上可作为ALL与AML的鉴别)(+99%)。
(3)流式细胞学免疫分型:髓系稍向原始延伸的分布区域可见异常细胞群体,主要表达CD9、CD13、CD33、CD64、CD117、MPO。
(4)染色体分析 :特异性染色体异位t(15;17)(q22;q12)。
(5)分子诊断学检查: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
问题四 该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并发症,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答:(1)出血治疗。输注血小板及补充凝血因子、维甲酸治疗原发病,纠正凝血功能,预防DIC发生。
护理措施:①保护皮肤黏膜完整,防止碰伤。尽量减少穿刺的机会, 采用静脉留置针,既可保护患者的血管,又可减轻患者痛苦及出血机会。禁止针头在皮下反复穿插。②嘱患者勿用手挖鼻,鼻腔干燥时,给予无菌石蜡油滴鼻。若有鼻腔出血时,取半卧位,嘱勿将血咽下,前额部冷敷或1∶1000去甲肾上腺素棉球填塞鼻腔。如出血不止,可用油纱条填塞鼻腔压迫止血,一般48~72h取出,麻黄素滴鼻液滴鼻,保持鼻部清洁。③做好口腔卫生指导,暂禁刷牙,用3%双氧水棉球将口腔内的血痂擦洗干净,再用碘甘油涂齿龈缘。④发现消化道出血时,嘱患者暂禁食,卧床限动,保持情绪稳定,密切观察面色、脉搏、血压、柏油样便量,并做好记录,生理盐水20ml加凝血酶500U稀释后口服,3~4次/d,及时与医生联系配血,做好急救准备。⑤眼底出血时,嘱患者卧床休息,勿揉擦眼球,以防加重出血。⑥颅内出血是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并发症,保持大便畅通,排便时勿过度用力以免颅内出血。患者表现为头痛、呕吐、烦躁进而意识障碍,颈项强直,肢体瘫痪时,常提示颅内出血,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及呼吸变化并须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将患者平卧,头侧一边,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头部制动,准备好降颅压药物,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2)DIC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护理措施:对AML-M3合并DIC的患者应加强病情观察,主要观察内容有:①原发病的病情。②出血倾向。③有无微循环障碍。④有无高凝和血管栓塞表现。⑤有无黄疸、溶血表现。⑥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3P试验、D二聚体等。
(3)感染预防和控制感染护理措施:病原菌多来自呼吸道及消化道的细菌,应加强口腔、肛门护理,注意皮肤清洁。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化疗时粒细胞减少易感染,不同程度的出血等因素极易造成感染。因此临床护理时注意:①严格无菌操作技术,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清洁, 开窗通风,每日空气消毒机房间消毒1~2次,500mg/L含氯消毒液消擦拭床单位及地面。指导患者戴口罩做自我保护,预防呼吸道感染。②患者中性粒细胞<1.5×109/L时,采取层流保护,限制陪伴及探视人员,防止交叉感染。③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用5%碳酸氢钠及0.5%甲硝唑交替漱口,每日3~4次;真菌感染时可用制霉菌素片溶液漱口,每日3次。④保持全身皮肤清洁,特别要注意会阴、肛门的清洁,防止肛周脓肿, 每晚睡前及便后给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20min。⑤高热患者应首先给予物理降温,但要避免乙醇擦浴及引起白细胞减少的退热药物。⑥动态观察体温,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问题五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突然出现哪些异常情况,如何处理?
答:(1)在使用全反式维甲酸及砷剂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发生诱导分化综合征,表现为发热,体重增加、呼吸困难、低血压、心包和胸腔积液、肺间质浸润及急性肾衰竭。一旦诊断明确,维甲酸或是亚砷酸应减量或停用直至上述症状消失,同时给予地塞米松20mg/d,分2次静脉滴注,连续3~5天,15天内逐渐停药,同时正规化疗。
护理要点:①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分化综合征的先兆表现,积极配合处理。②遵医嘱监测体重、腹围,记24小时出入量,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③遵医嘱使用大剂量激素及利尿剂,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④积极对症处理,如发热、缺氧等。
(2)肿瘤溶解综合征,指肿瘤细胞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肿瘤细胞快速溶解后,细胞内各种电解质离子、核酸和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突然大量释放入血,所引起的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以及低钙血症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等表现。
护理要点:肿瘤溶解综合征多发生在化疗后的24~48小时内。主要依靠监测血清电解质、磷、钙、尿酸、肌酐水平来判断。护理上要严密监测患者的体重、血象变化,每日监测患者电解质,注意水化、碱化,记录24小时尿量,及时发现患者电解质紊乱症状。
问题六 住院期间,应如何给予患者健康指导?
答:(1)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白血病虽然是一种恶性肿瘤性疾病,但随着目前治疗技术的进步,预后已大为改观,部分患者可以长期存活,应树立信心。家属应为白血病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其早日康复。
(2)活动与饮食指导。缓解期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适当进行健身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提高抗病能力;饮食应富含营养和清淡、避免辛辣和刺激食物。
(3)预防感染和出血。注意个人卫生,少去人群拥挤的地方,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经常观察口腔、咽部有无感染;避免创伤,勿用牙签剔牙、用手挖鼻孔。定期门诊复查血象。
(4)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避免使用对骨髓系统有损害的药物和接触放射线及含苯的物质,如油漆、染发剂等。
(鲍红霞 贺丑妹 杨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