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危重病例导入现场病情评估与判断模块
【病例资料】
张⋆,男性,62岁,患者自诉1小时前无明显诱因便血,色暗红,量约300ml,伴乏力、头晕等不适,无发热、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心慌、气促,急来我院就诊。20年前反复乏力就诊肝功异常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后患者症状时有反复,因上述症状再发并腹胀B超诊断为“肝硬化腹水”,住院行护肝利尿对症治疗好转出院,2006年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再行“食道胃底结扎及脾切除术”。其后多次因“肝炎肝硬化乙型代偿期并上消化道出血、腹膜炎、肝性脑病”等住院治疗。
查体:T:36.5℃,P:78次/min,R:19次/min,BP:103/71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慢性病容,皮肤及巩膜无黄染,肝掌阳性,胸前可见蜘蛛痣,腹部稍隆起,左肋缘下可见一长约15cm手术疤痕,肝肋下未及,脾已切除,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区轻叩痛,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肠鸣音活跃。
问题一 患者可能是诊断?
答:肝炎肝硬化乙型失代偿期并,①消化道出血;②肝性脑病;③肠道感染。
问题二 护士接诊时患者发生呕血如何紧急处理?
答:(1)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清除口腔分泌物,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2)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准备好抢救用物。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抽血交叉,给予输血及止血药物。
(4)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呕吐物和粪便的性质及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5)做好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
(6)做好护理记录。
问题三 患者发生呕血或黑便,护士如何评估出血量?
答:(1)5ml—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2)50~70ml—肉眼可见黑便。
(3)200~300ml(胃内积血)—呕血。
(4)400ml及以上—出现全身症状(头晕、发热、心悸、眼花、畏寒、乏力、冷汗、脉搏增快血压下降、 皮肤苍白等,循环血容量10% ~ 15%)。
(5)800 ~ 1000ml—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神志淡漠、休克等,循环血容量20%。
问题四 肝硬化并发症有哪些?
答: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感染、肝性脑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
问题五 患者突然出现意识模糊,呼之不应,判断患者出现哪种并发症,护士如何处理?
答:(1)此患者可能发生了肝性脑病。
(2)护士应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做好抢救准备,做到以下几点:
①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的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应加强观察,及时配合医生处理。②昏迷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或误吸。加强基础护理,加床档保护,防止跌倒坠床发生,给予氧气吸入。③遵医嘱使用抗肝脑药物。④尿潴留患者给予留置导尿,并详细记录尿量、颜色、气味。⑤给患者做肢体的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缩、关节僵硬。⑥必要时行人工肝血浆置换,促进毒素代谢。
问题六 肝性脑病分几期?有哪些表现?
答: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改变和脑电图改变,将肝性脑病分为四期:
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可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正常。
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有扑翼样震颤及明显神经体征,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
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可引出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异常。
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整理不能唤醒,无扑翼样震颤。 浅昏迷:生理反射可有,肌张力增高;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
问题七 继发性腹膜炎的观察要点?
答:(1)腹痛为主要症状,呈持续性痛、较剧烈,活动身体时痛加重,但仍以原发病源处为主。
(2)恶心、呕吐,早期反射性呕吐胃内容物,晚期呕吐频繁,量多,含胆汁或粪便。
(3)中毒症状,表现为高热、大汗、口渴、脉速等,重症可出现感染性休克。
(4)腹膜炎三联征:腹胀、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
(5)肝浊音界可缩小或消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6)体温升高、脉率变快、中毒症状、脱水症状、少尿等均是常见的表现。
问题八 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如何界定?
答:肝硬化常依据是否存在活动性肝炎,肝功能有否衰竭,门静脉高压是否已经形成而分为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
(1)代偿期肝硬化:也称之为早期、隐匿期或静止期肝硬化。患者虽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少或腹胀等症状,但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一般血清白蛋白≥35 g/L凝血酶原活动度多大于60%,血清丙酮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γ-谷氨酰转肽酶也可轻度升高。患者虽然可有门静脉高压症的表现,如轻度食管静脉曲张,但不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
(2)失代偿期肝硬化:亦称之为中晚期或活动期肝硬化。患者有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如血清白蛋白<35g/L,且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小于1,黄疸明显,胆红素>35μmol/L,ALT及AST可以明显升高,也可以正常。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60%,此时患者可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
问题九 责任护士如何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避免和诱发肝性脑病的发生?
答:(1)禁用对肝有损害药物如催眠镇静药、麻醉药等。
(2)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避免快速大量放腹水,防止有效血容量减少,大量蛋白质丢失及低钠血症,也要防止大量输液引起稀释性低血钾、脑水肿,加重肝脏损害和意识障碍。
(3)防止感染,遵医嘱及时准确使用抗生素。
(4)防止便秘,可采用灌肠和导泻的方法清除肠道内毒素。
(5)积极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可使肠道产氨增多,故出血停止后应积极清除肠道内积血。
(6)禁食或限食者应避免发生低血糖,葡萄糖是大脑产生能量的重要燃料,低血糖时能量生成减少,脑内去氨活动停滞,氨的毒性增加。
问题十 如何对肝性脑病患者进行饮食指导?
答:(1)减少饮食中蛋白质的供给量,在发病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每日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可口服蜂蜜、葡萄糖、果汁、面条、稀饭等。
(2)昏迷患者以鼻饲25%葡萄糖液供给热量,以减少体内蛋白质分解。注意胃排空不良时停止鼻饲,改用静脉补充。
(3)患者神志清楚后,可逐步增加蛋白质饮食,20g/d以后每3 ~ 5日增加10g.但短期内不能超过40 ~ 50g/d,以植物蛋白为宜。因植物蛋白含支链氨基酸较多,能增加肠道氨的排泄。
问题十一 如何指导肝硬化患者改善营养状况?
答:(1)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宜。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蛋白质来源以豆制品、鸡蛋、牛奶、鱼、瘦肉为主。血氨升高时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食管静脉曲张时忌进食粗糙、坚硬及带骨食物,以防损伤曲张静脉致出血。
(2)腹水者限制水钠摄入食盐每日1.5 ~ 2.0g/d,进水量限制在每日1000ml左右。
(3)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如复方氨基酸、白蛋白或新鲜血浆以纠正低蛋白血症。
问题十二 如何指导患者控制和减少腹水的形成?
答:(1)注意休息,适当的活动。休息时平卧位,增加肝肾血流灌注,下肢水肿者抬高下肢。
(2)补充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饮食以植物性蛋白为宜,必要时输蛋白或血浆,限制液体和钠的摄入。
(3)定期测量腹围和体重。注意标记腹围测量部位,每次在同一部位、同一体位、同一时间测量。
(4)按医嘱使用利尿剂并观察效果,防治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记录24小时尿量。
问题十三 腹水浓缩回输术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答:(1)术前。①关心体贴患者,耐心讲解腹水浓缩回输的优越性及治疗原理,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更好地配合治疗。②治疗前嘱患者排空膀胱,认真测量患者体重、腹围、血压、脉搏,并做好记录。同时做好各种物品的准备。
(2)术中。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②腹水回输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变化,每30min测BP、P、R各1次并记录,以防止休克及肝昏迷的发生。③保持各管道通畅,防止扭曲、受压、脱落、折叠。④引流速度不宜过快,准确及时记录腹水引出量、超滤量,观察引流腹水性状,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渗血渗液;腹水回输时,观察内瘘针周围有无隆起,以防针头脱出、腹水入皮下。
(3)回输后护理。①注意观察穿刺处渗血渗液,治疗后立即用腹带包扎腹部,防止腹水外渗。②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饮食,适当控制水入量,保持液体出入平衡,以免腹水过速增长。③肝硬化腹水者自身凝血功能差,腹水浓缩回输又是在肝素化下进行,因此,治疗后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④腹水经过长时间体外循环,易发生感染,治疗后要监测体温变化。
(杜 鹃 李秀婷 王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