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单选题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是(A)

A.以五脏为中心 B.以六腑为中心 C.以五官为中心

D.以五体为中心 E.以经络为中心

2.中药性能中四气、五味是指(D)

A.虚、实、寒、冷;酸、甜、苦、辣、咸

B.冷、暖、凉、热;辣、苦、酸、甜、腥

C.寒、暖、冷、凉;酸、甜、苦、辣、涩

D.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

E.冷、暖、温、凉;咸、甘、苦、辣、酸

3.中医护理疾病的基本特点和原则是(A)

A.辨证施护 B.辨病施护 C.对症施护 D.因人施护 E.因时施护

4.正常舌象是(C)

A.淡白 B.淡红 C.薄红 D.暗淡 E.浅红

5.下列不属于阳的属性有(D)

A.明亮 B.温热 C.外向 D.物质 E.上升

6.阴阳的属性是(C)

A.绝对的 B.不变的 C.相对的 D.量变的 E.质变的

7.望舌主要是观察(B)

A.舌尖、舌中、舌根 B.舌质、舌体、舌苔 C.舌边、舌体、舌色

D.舌下、舌头、舌体 E.舌根、舌上、舌下

8.为患者实施药熨时,温度不宜超过(E)

A.30℃ B.40℃ C.50℃ D.60℃ E.70℃

9.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称为(B)

A.配伍 B.相畏 C.相使 D.相杀 E.相须

10.具有发散作用的药味是(D)

A.咸 B.酸 C.苦 D.辛 E.甘

11.饮食的消化吸收主要是(E)

A.脾的运化 B.胃的受纳 C.脾的升清 D.胃的通降 E.脾胃的升降

12.脉形细小如线属(D)脉。

A.浮脉 B.数脉 C.弦脉 D.细脉 E.缓脉

13.施艾条灸的部位先后次序应本着(A)

A.先上后下 B.先下后上 C.先左后右 D.先左后右 E.无次序要求

14.气虚可导致血瘀是因为(B)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气能载血 E.血为气之母

15.称为“先天之本”的脏腑是(E)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6.称为“后天之本”的脏腑是(C)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7.主调节血量的是(B)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8.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A)

A.经脉 B.络脉 C.奇经八脉 D.孙络 E.浮络

19.“六淫”是指(E)

A.六气 B.风、寒、暑、湿、燥、火 C.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

D.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 E.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20.患者出现午后发热,热度不甚高,五心烦热,常提示(D)

A.里热证 B.实热证 C.阴血亏虚 D.阴虚内热 E.气虚两亏

21.正气不足是人体发病的(B)

A.必备条件 B.内在根据 C.重要条件 D.条件之一 E.以上都不是

22.煎煮时需要烊化的中药是(D)

A.麻黄 B.大黄 C.人参 D.阿胶 E.丹参

23.坐浴法熏洗的时间最佳为(B)

A.10分钟 B.20~30分钟 C.30分钟 D.15分钟 E.40分钟

24.眼部熏洗法药液的温度一般为(A)

A.25℃ B.30℃ C.50~60℃ D.15℃ E.20℃

25.临床上对毫针粗细长短的选择由什么决定(E)

A.性别 B.年龄 C.经络 D.腧穴的名称 E.腧穴的部位

26.针身与皮肤呈45°角的针刺方法成为(B)

A.直刺 B.斜刺 C.平刺 D.横刺 E.透刺

27.施背部、胸部刮痧时,刮动的顺序应为(E)

A.从上至下、由外向内 B.从下至上、由内向外

C.从上至下、从左至右 D.从下至上、从左至右

E.沿肋间神经呈弧线刮动

28.在使用贴药法过程中,患处若出现皮肤鲜红,或起丘疹,或发生水疱,甚至湿烂等现象,应如何处理(E)

A.继续使用贴药 B.改用薄型药膏 C.除去药膏,用乙醇涂擦

D.除去药膏,用青黛散软膏外搽 E.停止使用膏药,改用油膏

29.中药灌肠时,肛管插入肛门的深度为(B)

A.5~10cm B.10~15cm C.15~20cm D.20~25cm E.25~30cm

30.下列关于超声雾化器操作正确的是(C)

A.先放口含嘴,再开电源,再开雾化开关

B.先开电源,再放口含嘴,再开雾化开关

C.先开电源,再开雾化开关,再放口含嘴

D.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再取下口含嘴

E.先关电源,再关雾化开关,再取下口含嘴

(王传秀 唐 双 赵国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