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与代谢危重病例导入现场病情评估与判断模块

第一节 内分泌与代谢危重病例导入现场病情评估与判断模块

【病例资料】

患者,女,56岁,因意识模糊伴呼吸困难5h由急诊科送入我科。据家属描述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每日饮水量明显增多,饭量大增,夜尿频多,当时无排尿困难及尿路刺激症状。曾外院查血糖增高(具体不详),诊断为“糖尿病”,曾口服消渴丸、达美康、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平素监测血糖较少,控制情况欠佳;入院前2天患者口渴明显加剧,排尿次数增多,并逐渐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液体,一共4次,每次量不多,无黑便,今日我院门诊尿常规示:尿酮体(+++)、尿糖(++++),测手指血糖显示“Hi”。入我科体检:意识模糊,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皮肤干燥,测手指血糖29.6mmol/L,遵医嘱立即给予吸氧3L/min,心电监护显示HR 132次/min,R 25次/min,BP 90/58 mmHg,SPO2 93%,入院后测T 37℃,急查血气分析示PH7.2,CO2CP13.2mmol/L,血钠145mmol/L,血钾 3.2 mmol/L。病程中患者无胸闷、心悸,无头晕、头痛,但感明显乏力、倦怠,食欲差,大便稍稀,小便量少。既往否认“冠心病、溃疡病”病史。否认“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病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有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问题一 根据患者症状你认为患者发生了什么情况?

答:Ⅱ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

问题二 主要是通过哪些方面进一步确诊?

答:诊断标准如下。

临床表现:患者存在典型的临床表现(三多一少、恶心、呕吐、呼气有烂苹果味)、进行性意识障碍,结合既往史“糖尿病”可明确。

一般检查:血酮>3mmol/L或尿糖、尿酮强阳性:尿酮体(+++)、尿糖(++++)。

生化检查:血糖一般在13.9mmol/L~33.3 mmol/L之间。患者随机血糖29.6mmol/L。

PH<7.35或CO2CP<20mmol/L,轻度酸中毒。

PH<7.2(7.2)或CO2CP<15mmol/L(13.2),中度酸中毒。

PH<7.1或CO2CP<10 mmol/L,重度酸中毒。

血清电解质:血K↓(3.2 mmol/L)。

问题三 为明确诊断,需与哪些情况进行鉴别?

答:(1)Ⅰ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发病较急,“三多一少”症状典型,有自发酮症倾向,口服药物治疗无效,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故可能性小,可进一步查C肽、胰岛素释放试验协助鉴别。

(2)继发性糖尿病。如药物所致血糖升高、柯兴综合症、甲亢等,患者无特殊用药史,无原发病相关症状及体征,暂不考虑,必要时行相关检查以排除。

(3)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此类患者亦可有脱水休克昏迷等表现老年人多见但血糖常超过33.3mmol/L,血钠超过155mmol/L,血浆渗透压超过330mmol/L,PH>7.3,血酮体为阴性或弱阳性。目前暂不支持该诊断。

(4)乳酸性酸中毒:此类患者起病急,有感染、休克、缺氧史、有酸中毒、呼吸深快和脱水表现,虽可有血糖正常或升高,但其血乳酸显著升高(超过5mmol/L),阴离子间隙超18mmol/L。

(5)乙醇性酸中毒:有酗酒习惯,多在大量饮酒后发病,患者因剧吐致血β-羟丁酸升高,血酮可出现阳性,但在有酸中毒和阴离子隙增加的同时,其渗透压亦升高,目前暂不支持该诊断。

问题四 针对患者目前情况,应如何处理?

答:遵医嘱给予告病重,1级护理,留陪1人,行糖尿病饮食,积极完善相关检查。

(1)补液。

①补液总量:补液量和速度依据患者的脱水程度及心功能情况决定,按患者体重(kg)的10%估算,成人DKA一般失水4~6L。②补液种类:开始以生理盐水为主,若治疗后血糖降至13.9mmol/L后,应输入5%GS或GNS,当血糖小于11.1mmol/L时改为10%GS,这样既可避免发生低血糖、防止脑水肿,更有利于消除酮体。③补液速度:按先快后慢的原则。如无心衰,原则上前2h输入1000~2000 ml(相当于500~1000ml/h),在头24h内输入量为4000~5000 ml左右,对于老年人或心肾功能不好者酌情减慢输液速度,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可鼓励患者多喝水(尤其是淡盐水),占总量1/3~1/2,这样既可加快纠正脱水又不增加心脏负担。

(2)急查血,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胸片;行腹部、泌尿系B超。

(3)小剂量胰岛素疗法。

①输注胰岛素按照0.1U/kg·h进行微量泵泵入,监测血糖Q1~2h。②血糖下降速度3.9~6.1mmol/L·h。③血糖降至13.9 mmol/L时,给予5%GS+RI,按RI1u:2~4g糖的比例,将血糖控制在10 mmol/L左右,以利消除酮症,同时避免胰岛素输注后低血糖的发生。④尿酮消失后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

(4)补钾。

①治疗前低立即补。②治疗前正常,血钾 <5.2 mmol/L且尿量>40ml/h,补。尿量<40ml/h,不补。③治疗前高于正常或尿量<40ml/h,不补。④酮症酸中毒纠正后口服数日。

(5)补碱,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PH<7.1或CO2CP<10 mmol/L,补碱用1.25%NaHCO3静滴;

当PH>7.2或CO2CP>15 mmol/L时停止补碱。

(6)密切监测血糖变化,警惕低血糖发生。

问题五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突然诉头昏、心慌、出冷汗、饥饿感、四肢无力、护士观察患者面色苍白、手抖全身衣服湿透,此时患者可能出现了什么状况?应如何处理?

答:此时患者可能出现了低血糖反应,应立即监测手指血糖,若血糖≤3.9mmol/L,立即暂停使用胰岛素微量泵,并按照低血糖的处理流程进行纠正。(双15法则)

①口服15g快速起效的糖类或饮料(如50%葡萄糖注射液15g或15g葡萄糖片)。②15分钟复查血糖;若血糖大于>3.9mmol/L,症状好转,按正常时间进餐或加餐;若血糖仍≤3.9mmol/L或症状无好转,再按前两个“15”的规则处理;如果血糖依然很低,或出现神智不清,应即刻采取静脉推注40ml 50%葡萄糖的方式纠正。③如果低血糖纠正后离下一顿饭还有1个小时以上,就再吃含15克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物,以避免在下一次进餐前血糖再次下降。

问题六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

答:(1)脑水肿:可能与脑缺氧、补碱不当,血糖下降过快有关。纠正DKA时减慢纠正高渗的速度可降低脑水肿的发生。可给予地塞米松、速尿静推。

(2)肺水肿:DKA治疗中可能发生低氧血症或肺水肿,甚至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此可能与左心功能不全、补液过快过量,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及特发性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有关。尤其是原有心、肾、肺功能不全的老年人更易发生,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对此类患者应检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心率、呼吸、尿量、不可盲目的大量、快速补液。

(3)休克:原因,DKA时由于高渗性利尿引起细胞内、外液丢失;使用胰岛素治疗后,糖及细胞外水将向细胞内转移,造成细胞外及血管内容量减少,引起血压下降。一般经补液即可纠正。但当合并严重休克时,需考虑其他因素,如出血、严重酸中毒、低血钾、感染、心梗、肾上腺功能不全等。此时可使用全血或血浆代用品,同时避免使血糖下降过快,如休克持续存在可考虑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升压药物。

(4)急性心梗:心梗可为DKA的并发症,也可促发DKA。是DKA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患者由于神经病变,无痛性心梗常见,如老年患者出现恶心、腹痛、烦躁不安、心功能不全时,应注意心梗的存在。对于顽固、严重的DKA应注意排除心梗的可能。

(5)肾功能不全:如患者经过大量补液或血糖很高、或纠正DKA治疗已数小时仍无尿应想到肾衰。无尿时应注意除外已有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者常有的膀胱扩张、尿潴留,可进行膀胱区叩诊。原有肾盂肾炎者,此时可发生急性肾盏坏死、急性肾小管坏死,出现急性肾衰。

(6)脑血栓:DKA时失水血液浓缩,血液中许多凝血因子被激活,特别是在高渗、休克时易发生脑血栓。无论是动脉还是静脉也易发生血栓。

(7)胃肠道表现:因酸中毒引起呕吐或伴有急性胃扩张,用1.25%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清除残留食物,防止吸入性肺炎。

问题七 在使用胰岛素微量泵期间,护士应注意观察哪些内容?如何计算并调整胰岛素输注速度?

答:(1)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5分钟巡视记录一次,查看胰岛素微量泵的工作状态,输注管路有无气泡、输液泵有无报警、参数设置错误、输注失控、是否已暂停等异常状况,及时处理。

(2)每1~2小时监测1次血糖,观察血糖下降的速度,根据血糖下降速度调节泵速。护士一般都是遵医嘱调整胰岛素泵的泵速,但作为1名专科护士,我们也应该要知道如何进行调整的。一般来讲,首次剂量按照0.1U/ kg·h进行设定,每小时下降速度通常是2.8~4.2mmol/L,1小时后若血糖下降速度不足10%或不足2.8~4.2mmol/L,则增加胰岛素1U/h。当血糖降至11.1mmol/L时,胰岛素泵速度调至0.02~0.05U/ kg·h,同时应静脉改输注5%GS或GNS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使血糖维持在8.3~10 mmol/L左右,直至患者尿酮体转阴,并能正常进食后可将胰岛素泵改为皮下注射,血糖<8.3mmol/L及时报告医师暂停使用胰岛素微量泵。

(3)由于静滴胰岛素半衰期很短(大约2~4分钟),因此,最好在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1小时后再停止静滴胰岛素,以避免衔接期胰岛素不足而导致血糖反跳或酮症复发。

问题八 患者住院期间,您会给患者提供哪些方面的健康指导?

答:围绕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进行。

(1)饮食指导:结合食物模型、饮食手掌法则、饮食交换份等工具进行指导。以高热量、易消化吸收,能及时补充患者每日必需热量为原则,如粥类、烂面条、果汁、米汤等,待病情稳定后过度到正常糖尿病饮食。

(2)运动指导:该患者目前处于酮症酸中毒期间或血糖>16.7 mmol/L时禁忌运动,待病情稳定后结合血糖、工作性质及运动习惯指导患者选择不同强度的运动方式(有氧运动为主)和运动器械(无氧运动为辅),每周运动时间>150min。

(3)药物指导(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护士应牢记掌握并指导患者各种药物的用法、作用、不良反应的观察、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

(4)血糖监测 :血糖的正常值、控制目标、血糖监测的方法及作用事项并患者指导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5)低血糖预防及处理:告知低血糖的症状、预防以及处理措施,牢记双“15”法则。

(6)心理护理:引导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及时纠正错误的认知。

问题九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控制目标有哪些?

答:①血糖:空腹4.4~7.0mmol/L;非空腹10mmol/L。②糖化血红蛋白:<7.0%。③血压:<140 / 80mmHg。④血脂、尿蛋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⑤BMI指数:<24kg/m2

(龚兴平 王婷婷 闫 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