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跌倒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0,ICD-10)对跌倒进行的分类包括以下两类:①从一个平面至另一个平面的跌落;②同一平面的跌落。其中遭到猛烈的打击、突然的中风、瘫痪或癫痫发作等导致的跌倒除外。
跌倒是老年人非致死性损伤和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造成全球范围内意外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居于首位,尤其是对平衡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来说跌倒严重威胁着他们的安全和健康。根据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2013年新发生1.55亿起较严重的跌倒事件。在对188个国家的年度死亡人数调查中发现:意外跌倒的死亡数从1990年的341 000例增加到2013年的556 000例;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直接死于跌倒的人数从2003年的13 700人上升到2006年的15 802人。美国每年有30%的65岁以上老年人出现跌倒,并且是美国急诊部门中最常见的就诊原因。我国65岁以上社区老年居民,21%~23%的男性发生过跌倒,43%~44%的女性发生过跌倒,住院及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分别是28%和43%。
老年人跌倒的发生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且女性跌倒的发生率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跌倒产生的直接后果一般比较严重,其中最主要也最常见的是跌倒所致的外伤,可造成软组织损伤甚至骨折、瘫痪、颅脑损伤甚至死亡。跌倒最常受累的部位为上下肢。在发生跌倒骨折的老年人中,髋部骨折的危险性最大,在老年人髋部骨折中近95%是跌倒造成的,并且髋部骨折的老年人一般预后较差。一方面是由于年龄带来的骨质疏松,另一方面是髋部骨折血供较差容易营养供给困难。通常情况下,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人期望寿命会减少10%~15%,生活质量同时显著下降,约25%的人会发生各种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调查显示:老年人跌倒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罹患率是10.3%,跌倒后害怕再次跌倒的心理罹患率是57.6%,跌倒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加速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和生存能力衰退。
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外在环境的危险因素(如个体所生活的环境,包括卧室、厨房、浴室、厕所、楼梯台阶等)与内在个体机体能力(如个体的身体状况,包括视觉、听觉、步态、本体感觉、前庭觉、疾病、药物的使用等),两大因素相互作用,大大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概率。此外,辅助器具(如助行器、手杖等)的使用不当也是造成跌倒的因素之一。
老年人跌倒不仅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而且还会产生心理行为障碍。跌倒造成的疾病负担主要体现为经济负担,其中经济负担又分为直接经济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直接经济负担包括诊疗费、住院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等;间接经济负担主要表现为家属因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照顾跌倒老年人而产生的隐形的费用和社会代价等。仅2006年,美国老年人每年因跌倒造成的医疗总费用超过20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因跌倒造成的医疗总费用将超过320亿美元;在澳大利亚,2001年因老年人跌倒造成的医疗总费用达到0.86亿澳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1.81亿澳元;在我国,2001年全国因老年人跌倒所产生的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800亿元人民币以上。在上海市长宁区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的调查中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一年内跌倒的发生率是20.7%,其中医疗护理费用中位数是1500元;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约有30%的人跌倒一次或多次。
老年人跌倒是导致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但是老年人跌倒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因此,老年人跌倒的筛查和平衡评定操作规范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应当评估多方面可预测增加跌倒风险的老年人自身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并根据评估结果给出具体建议,包括药物使用、运动训练、视力检查、改善体位性低血压、检测心率及心律、补充维生素D及改善居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