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禽戏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其动作编排按照《三国志》的虎、鹿、熊、猿、鸟的顺序,动作数量按照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描述,每戏两动,共十个动作,分别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力求蕴涵“五禽”的神韵。其中,猿戏中猿提的动作,对于提高各关节的稳定性和改善下肢平衡有一定的帮助作用;鸟戏中鸟伸(后举腿平衡)和鸟飞(提膝平衡),其主要作用的是胫骨前肌和股四头肌的股外侧肌,长期练习会增加股四头肌的肌肉力量,这对于提高膝关节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对改善人体下肢平衡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故本书仅介绍猿戏和鸟戏。
(一)猿戏
手形:猿戏有两个手形。猿勾,五指撮拢,曲腕;握固,大拇指压在无名指指根内侧,其余四指握拢。猿猴生性活泼,机灵敏捷,猿戏要模仿猿猴东张西望,攀树摘果的动作。猿戏由猿提和猿摘两个动作组成。
1.猿提 两手置于体前,十指张开,快速捏拢成猿勾,重心上提,肩上耸,缩脖,两手上提,收腹提肛,脚跟提起,头向左转,头转回肩放松,脚跟着地,两手变掌,下按至腹前。再做右式。以膻中穴为中心,含胸收腹,缩脖提肛,两臂内夹,形成上下左右的向内合力,然后再放松还原。重心上提时要保持身体平衡,意念中百会上领,身体随之向上。
2.猿摘 退步摆掌,松肩划弧,左顾右盼,下按上步;猿摘模仿猿猴上树摘果,手形和眼神的变化较多,眼先随右手,当手摆到头的左侧时,转头看右前上方,意想发现树上有颗桃。然后下蹲,向上跃步,攀树摘果,变钩速度要快,握固,收回,变掌捧桃,右手下托。同时要注意上下肢动作的协调。猿摘可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反应能力及敏捷性。猿戏结束,两手侧前上提,内合下按,做一次调息。
(二)鸟戏
手形:鸟翅,中指和无名指向下,其余三指上翘。练习鸟戏时,意想自己是湖中仙鹤,昂首挺立,伸筋拨骨,展翅翱翔。鸟戏由鸟伸和鸟飞两个动作组成。
1.鸟伸 双腿稍向下蹲,双手为掌,在小腹前重叠,左掌压在右掌上,上举至头前上方,手掌水平上举时耸肩缩颈,尾闾上翘,身体稍前倾。两手下按至腹前,再向后呈人字形分开后身,后伸左腿,两膝伸直,保持身体稳定。双手后展,后展时手变鸟翅。鸟伸动作借助手臂的上举下按,身体松紧交替,起到吐故纳新,疏通任督二脉经气的作用。
2.鸟飞 两手在腹前相合,两侧平举,提腿独立,立腿下落,再上举提腿,下落。换做右式。平举时手腕比肩略高,下落时掌心相对,再上举时手背相对,形成一个向上的喇叭口。可以先单独练习上肢动作,先沉肩,再起肘,最后提腕。下落时先松肩,再沉肘,按掌。使肩部、手臂形成一个波浪蠕动,有利于气血运行。再练习下肢动作,立腿提膝时,支撑腿伸直,下落时支撑腿随之弯曲,脚尖点地再提膝。练习鸟飞时,要上下肢协调配合,身体保持平衡。常练可锻炼心肺功能,灵活四肢关节,提高平衡能力。鸟戏结束,两手侧前上提,内合下按,做一次调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