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单元及特征

一、构造单元及特征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区大地构造位于柴达木—华北板块中南部,跨华北陆块和阿拉善微陆块两个陆块,处于连接我国北方西部与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枢纽地区,是我国地层、构造、地貌以及各种地球物理场的重要分界区域。

(一)华北陆块

经济区北部贺兰山东麓和银川平原属华北陆块的一部分,三级构造单元为鄂尔多斯地块。宁夏占据鄂尔多斯地块的西部区域,该地块在地质历史期间表现非常稳定,地块内没有明显的变形作用,仅表现为整体性的升降和掀斜运动。地块具有双层结构,基底由太古宙及古元古代的变质岩构成,区域内的结晶基底是我国最古老的陆块区之一。

盖层中、新元古界至下古生界总体为一套海相碎屑岩—蒸发岩建造,盆缘存在活动构造背景的边缘相沉积,区域性缺失志留纪—泥盆纪和早石炭世沉积。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为滨浅海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盆地南北两侧的隆起带为主要的物源供给区;早二叠世中晚期—三叠纪发育陆缘近海湖泊—三角洲沉积(局部有海湾沉积)。侏罗纪—早白垩世早期,盆地与周缘地区水体隔绝,形成内陆湖泊—三角洲沉积;早白垩世中晚期,盆地扩展与周缘地区水体多有连通(如六盘山盆地),早白垩世末期,盆地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形态;新生代盆地周缘发育裂陷活动,形成一系列裂陷盆地,造就了现今周缘为裂陷带所围限的矩形形态。已知沉积岩层累积厚度为5~18 km。

(二)阿拉善微陆块

卫宁平原属于阿拉善微陆块,阿拉善微陆块呈三角形,是一个有独特活动特征的构造单元。卫宁北山、牛首山、香山地区位于阿拉善微陆块南缘,三级构造单元称腾格里早古生代增生楔。

腾格里早古生代增生楔总体呈一三角形展布,包括腾格里沙漠南部、贺兰山南段和卫宁北山—牛首山—罗山—香山等广阔区域。早古生代时该区域沉陷明显比鄂尔多斯地块西缘及阿拉善微陆块内部深,沉积厚度大。沉积和构造演化经历了初期滨、浅海,早期凹陷,中期强烈沉陷到最后抬升隆起的演化过程。寒武纪—早奥陶世早期为正常的滨、浅海沉积,早奥陶世晚期至中奥陶世早期,被动陆缘尚处于早期凹陷阶段,此时贺兰山—香山一带与广阔的华北陆块浅海区相连,形成了与华北腹地相似的天景山组台地碳酸盐岩沉积,但地层厚度相比华北腹地明显增大,显示了沉陷地带的沉积特征。中奥陶世晚期至晚奥陶世初期,贺兰山南段—香山地区被动陆缘进入了中期强烈沉陷阶段。奥陶纪晚期,陆缘斜坡盆地因景泰—海原弧后盆地向北俯冲而抬升隆起,结束了香山—卫宁北山寒武纪—奥陶纪陆缘斜坡盆地的沉积历史,志留系不整合于香山群之上。志留纪—中泥盆世碰撞造山时期,香山北缘表现为前陆盆地沉积,加里东晚期(祁连运动)使志留系褶皱隆起,北祁连海槽与香山前陆海相盆地最终关闭,华北陆块与中祁连陆块聚合。之后进入统一的板内演化阶段,晚泥盆世—中二叠世为陆内挤压—伸展演化阶段;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持续为陆相盆地形成阶段;晚三叠世为陆内伸展与褶皱冲断阶段;侏罗纪—古新世为板内凹陷与强烈变形构造阶段(燕山期);始新世—全新世为盆—岭构造演化阶段(喜马拉雅期)。最终形成青藏高原东北缘之宁南弧形构造带和盆—山构造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