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形变特征及沉积盖层的分布规律
(一)地壳形变特征
自新生代以来,研究区构造应力场的动力学背景有三个。青藏块体向北东向挤压,受到鄂尔多斯块体和阿拉善块体的阻挡而形成了总体北东向的挤压力;深部地球物理显示,盆地深部由上地幔上隆的现象,这是盆地构造运动的拉张应力的主要来源;鄂尔多斯块体的缓慢抬升。通过丁平等(1990)利用水准监测区域网对研究区及周缘的垂直形变速率的研究结果显示,盆地垂直形变特征主要受不同块体运动强弱的转换所控制,但总体表现为以青藏块体向东北推挤为主导应力作用的继承性差异运动的特点。
另外,盆地内部在区域动力学背景下,受综合应力场的作用,银川盆地总体处于北西—南东方向的拉张环境,北北东向断层主要以正断层兼右旋方式活动,加上本次研究发现的近东西的多组断裂,主要地壳形变方式是被这些断裂所分割的次级断块所呈现的垂向差异活动(图9-12)。
图9-12 区域重力解译断裂及垂向大地形变特征对比图
(二)沉积盖层的分布规律
银川盆地新生界厚度巨大,重力解译的新生界厚度分布规律显示,盆地西侧厚度变化较大,平罗—贺兰—灵武一线新生界沉积厚度基本大于7.5 km,往东则缓慢抬升,并在平罗县、贺兰县以北的洪广以及灵武市等地形成了几个新生界厚度相对较大的沉积中心。平面上从北向南,新生界逐渐变薄。在平罗、贺兰等地新生界厚度一般大于7.5 km,盆地中南部的灵武凹陷新生界厚度大约6.5 km。而到盆地南部吴忠附近新生界厚度仅为3.5 km。
盆地内第四系沉积厚度大,从深孔资料揭露地层情况看,黄河冲洪积平原区内平罗县—贺兰县—永宁县一线厚度基本都大于1000 m,而贺兰县以北至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之间第四系厚度可达1800 m,可能是银川盆地主要的沉降中心。盆地南部青铜峡以南厚度逐渐变薄,从吴忠市附近的银参二井揭露情况看,第四系厚度约147.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