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的现状与易发性分区
银川市已查明地质灾害共计37处,以泥石流、崩塌和地面塌陷为主,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前和陶灵台地与银川平原过渡地带,市区内未发现地质灾害点(详见图10-1)。
图10-1 银川市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分区图
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1)分布在银川市西部的贺兰山山前,已查明灾害数量19个,为山前暴雨型泥石流,高发于7—9月的雨季,主要威胁银川西部的道路、农田等,危险性较大,是区内重点防治的灾害;(2)分布在银川市黄河以东的陶灵台地与银川平原过渡地带,已查明地质灾害数量15个,为山前暴雨型泥石流,高发于7—9月的雨季,危险性较前一部分小。
崩塌在本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1)分布在银川市西部的贺兰山区内,已查明灾害数量3个,还有大量的崩塌隐患未查明,这类崩塌广泛分布在贺兰山内的旅游区内,比如苏峪口、滚钟口和小口子等,类型以小型的基岩崩塌为主,危险对象为道路及游客,是高风险地质灾害点。(2)分布在黄河两岸,河岸崩塌,主要成因为黄河河道变迁,主要威胁黄河两岸的农田和水利设施。
区内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银川市东部的宁东地区,为采煤塌陷,规模较大,是区内矿山开发中的主要地质灾害,主要危害是破坏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威胁其上的道路、厂矿、村庄和行人安全。
本次将银川市地质灾害易发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和不易发四类(图10-1)。
地质灾害高易发主要分布于东西两个区域,共计分布面积1227.529 km2:(1)分布在银川市东部宁东矿区,该区地形波状起伏,其上沙地广分布,人口分布少,内主要发育地面塌陷;(2)分布在银川市西部的贺兰山山前及其主要的旅游区内,该区地形高差大,地形坡度大,是两大地貌单元过渡地带,为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其内旅游资源丰富,该区泥石流和崩塌发育,威胁道路和游客。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高易发区外围,共计分布面积1037.548 km2。主要为地面塌陷和泥石流的影响区和地质环境条件差、地形高差大、易产生地质灾害现象但基本无人类活动的区域。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共计分布面积1959.805 km2,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1)分布在银川市西部的G110和绕城高速之间的南北条带区域,该区是泥石流的影响区域,但由于人类工程治理,现已基本不受泥石流影响;(2)分布在银川市东部陶灵台地地面塌陷影响区域以外的广大地区和黄河两岸,这些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较差,人口稀少,地质灾害易发性低。
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共计分布面积2726.846 km2。分布在银川平原的平原区内,这些区域地形平坦,远离山区,人口稠密,地质环境条件良好,是宁夏沿黄经济区的核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