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震活动

三、地震活动

地震总是与活动断裂相关联,区内地震区带划分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段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震区西海固地震带内,主要表现为前述几条大断裂再次复活,部分地段形成新的活动断层及地震形变带。

(一)银川盆地地震活动特征

银川盆地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段,是一个晚近时期仍在活动的构造带,其活动断裂集中分布于盆地轴部的银川—平罗一线以及西缘的贺兰山东麓断裂带上,地震活动频繁。

由于贺兰山东麓断裂、银川—平罗断裂、黄河—灵武断裂等活动断裂的存在和作用,致使银川盆地成为我国历史上多震的地区之一。1143年至1739年的近600年间,银川地区共发生过28次4.7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1739年发生的平罗8级大地震,极震区长轴方向为北北东向,震中位于平罗周城。近几十年来银川地区小震屡有发生,不论从强度还是频度上看,都是地震活动极为活跃的地带,根据宁夏地震台网记录,从1970年以来到2006年12月底,银川盆地及周边范围内共发生ML=2.5~4.7级的弱震591次。银川地堑是强震活动的主要场所,上述强震中的25次分布于银川地堑范围内。另一个强震活动比较集中的地点是牛首山西麓和中宁盆地,发生了4次强震。地堑以东的鄂尔多斯地块没有强震分布,以西的贺兰山中只有1次4.8级地震。

(二)卫宁平原地震活动特征

卫宁平原弱震活动水平较低,自1970年以来到2016年6月,ML共记录到极弱震196次,其中ML=2.0~2.9级地震174次,ML=3.0~3.9级地震20次,ML 3.0级地震2次,最大震级为ML 4.7级。弱震震中沿中卫—同心断裂带大致呈北西向分布,中卫盆地与中宁盆地之间也有近东西向弱震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