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断裂带类型与分布特征
(一)贺兰山东麓断裂带
贺兰山东麓断裂带是银川盆地西缘主控断裂,新生代以来控制了盆地的形成与沉降,由多条正断层组成的锯齿状断裂带,地表出露明显,在山前可见切割第四系地层的断层断面。贺兰山前和洪积扇上普遍发育断层崖地貌,地貌特征与遥感影像十分显著,该断层北起正义关南柳条沟,向西南经正义关沟沟口、红果子沟沟口、王泉沟口、大武口沟沟口、插旗口、苏峪口、紫花沟沟口到头关,全长约139 km,宽度为10~16 km。断裂带分为南北两段,分界点大致为紫花沟,地貌上看,紫花沟以北,离山边或近或远,可不同程度地见到第四纪松散堆积中的断层崖。与此相反,在紫花沟以南洪积扇规模小,粒度细,看不到断层崖。断裂总体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东,浅部倾角65°~80°不等,往深部倾角变缓为铲形正断层,在深部28~29 km的深度上交会到黄河断裂上。
(二)芦花台断裂带
芦花台断裂为隐伏正断层,断层南起东大滩,从银川西南过西夏区西侧,向北依次经过军马场、金山、延伸过暖泉农场,西轴西侧到简泉农场六队,延伸长约80 km,垂直断距在银川西为3000 m,黄渠桥西为3400 m,由南向北逐渐增大。断层北东走向,倾角51°~78°。浅部由2条断裂组成,断层上部较陡,向下变缓,剖面上呈铲形。该断层的断裂在深度12~12.5 km左右交会到向东缓倾的贺兰山东麓断裂上。
(三)银川断裂
银川断裂属于隐伏正断层。该断层北起姚伏,过贺兰县城东、兴庆区丽景街东、永宁纳家户和叶盛东,再南达吴忠市北东,延伸长度约80 km。在平罗南断裂不连续,分成南北两段,从第四纪到现代断层仍有持续活动。浅部由4条断裂组成,断面均为北西倾,倾角70°左右,向下稍缓,断裂在深度19~20 km左右交会到贺兰山东麓断裂上。
(四)黄河断裂
黄河断裂是银川盆地东部边界断裂,由黄河断裂和灵武断裂两段组成,断裂物探及线性遥感影像特征明显,总体呈北北东向延伸,北起乌海一带,到石嘴山市东开始成为盆地东界断裂,南经陶乐西、月牙湖西、通贵到临河堡一线,长度160 km。断面西倾,倾角70°。该断裂错断基底岩系和新生代地层,并控制黄河河床的展布,断距近2800 m,向北减至1300 m。黄河断裂是盆地内展布最长、切割最深的一条深大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