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现状及易发性
根据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吴忠市利通区已查明地质灾害52处,以泥石流、河岸坍塌和滑坡为主,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及区内黄河次级河流两岸,市区未发现地质灾害发育点(图10-8)。
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区内南部的牛首山和丘陵区,共7条,其中5条分布在扁担沟镇一带,1条分布在孙家滩开发区,1条位于青铜峡镇山区。均为沟谷型泥石流,多沿沟谷形成,上游汇水面积较大,坡面发育大量松散碎屑,沟纵坡降较大,沿沟两侧及沟底有明显的刨蚀和冲刷痕迹。主要集中出现在降雨较多的7—9月份,主要威胁利通区南边的公路、农田、村镇以及一些电力和通信设施。
崩塌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区内南部山区的冲沟和苦水河两岸,黄河东岸零星分布,共36处。其中中型崩塌4处,其余均为小型崩塌。多以土质崩塌为主,坡体一般高2~10 m,坡角多在60°~85°,且无支挡防护措施。该斜坡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既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又与地壳活动有关。据调查,滑坡、崩塌每年多发生在7—9月,这也与此时段降水集中和暴雨频率高相一致。主要威胁当地沟谷两岸平坦地开垦的农田和果园以及在沟岸附近居住的居民。
图10-8 利通区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分区图
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利通区南部的红岩丘陵区以及苦水河河谷、清水沟沟谷内,共9处,均属小型滑坡。目前上述滑坡均较稳定,但在降雨较多的7—9月份,受雨水冲刷影响,滑坡体荷载加大,加之沟谷地带水流的下切和侧蚀,滑坡就会发生滑动,威胁当地的居民、公路及水利设施等。
根据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的成果,区内地质灾害易发可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中易发和低易发三类(图10-8)。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苦水河流域、利通区南部红岩丘陵一带和西南牛首山前4个区,分布面积135.6 km2:(1)分布在苦水河流域。苦水河作为区内重要的地表水,两岸人类活动较多,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育,地质灾害危险大。(2)分布在红岩丘陵区。该区内季节性洪水冲沟较多,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较发育,地质灾害危险性大;(3)分布在牛首山山前。该区地处牛首山与山前洪积扇交界地带,山前泥石流发育,而且G6高速从该处经过,遭受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地质灾害危险大。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分布在利通区南部苦水河东西两侧,分布面积381.3 km2。该区地处丘陵地带,地形起伏变化大,冲沟较发育,地质环境条件差,人类活动相对较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较发育,但威胁对象少,地质灾害中易发。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分布在利通区北部冲湖积平原和区内东南部破碎台地一带,面积588.8 km2。(1)分布在冲湖积平原,这一带为平原区,地形平坦,地势开阔,是人类主要的生产和生活区,各类地质灾害在这一区域几乎不发育,地质灾害低易发。(2)分布在破碎台地区,这一带地形破碎,人类活动稀少,并且地质灾害几乎不发育,故地质灾害低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