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构造运动

二、新构造运动

(一)新构造运动特点

宁夏新构造运动强烈,主要表现为第四纪以来晚喜马拉雅运动产生的陆内造山新构造地貌—宁南弧形构造、银川断陷盆地和古地震破裂带等,形成盆—山构造地貌。由新构造运动作用造成的现代地形、地貌即为新构造地貌。

1.银川新生代断陷盆地

银川新生代断陷盆地亦称银川地堑,与贺兰山山体基本平行。其北起于石嘴山以北的宗别立—正义关断裂,南界达罗山北麓一带,东界为黄河断裂,西界为贺兰山东麓断裂。石嘴山至银川、永宁段盆地走向为北东30°,临河堡—青铜峡以南和石嘴山以北为南北走向,总体呈反“S”形。北东段长达110 km,南北段长达130 km,宽20~50 km不等,为南北两端窄中间宽的新生代地堑。

银川地堑为一东陡、西缓的不对称盆地。在盆地北部,其轴部大体在银川新城—黄渠桥一线,走向约北东30°。平吉堡以南逐渐转为南北向。北北东向断裂除贺兰山东麓阶梯状正断裂外,在盆地内部自西而东发育有芦花台断裂、银川—平罗断裂、姚伏—永宁断裂和黄河断裂等正断层,除芦花台断裂为东倾外,其余断面均为西倾,倾角均在70°左右,断距一般数百米,个别可达2000~3000 m。

银川地堑形成于渐新世初,直至现代仍持续沉陷,其形成的构造动力机制与印度板块—欧亚大陆的A型俯冲和陆—陆碰撞构造效应有关,即在燕山期形成银川隆起带基础上,早喜马拉雅运动形成拉分型银川地堑,并与贺兰山地垒、巴彦浩特断陷盆地一起构成典型的盆—岭构造。

2.宁南弧形构造地貌

宁南弧形构造地貌位于沿黄经济区南部卫宁平原一带,呈现现代弧形盆—山构造地貌特征。典型的弧形构造地貌表现为香山—桃山山脉、中卫—清水河新生代盆地与烟筒山—窑山山脉、中宁—红寺堡新生代盆地与牛首山—罗山山脉,山脉与盆地之间常由活动断裂带分隔,主要受第四纪宁南弧形构造的控制,总体形成挤压或剪切—挤压型弧形地貌格局。这种弧形构造山地北东麓往往发育多级台地,地势由南西向北东呈阶梯状逐级降低。如南山台子北缘的中更新世冲积层、晚更新世洪积层、全新世洪积层三者之间发育两个洪积台面,代表基底间歇性升降运动的结果。

(二)活动断裂

区内活动断裂主要包括北部的银川盆地活动断裂、贺兰山东麓断裂、黄河断裂、宗别立—正义关断裂等。

1.银川盆地活动断裂

银川盆地的边界断裂,西界为贺兰山东麓断裂,东界为黄河断裂,北界为宗别立—正义关断裂,南界为牛首山—罗山断裂,这些活动断裂对地貌单元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2.贺兰山东麓断裂

贺兰山东麓断裂带与贺兰山山麓线大体平行,地貌特征与遥感影像十分显著。断裂北起石嘴山西柳条沟,向南西经正义关关口、红果子沟口、王泉沟沟口、大武口沟沟口、汝箕沟口、插旗口、苏峪口、紫花沟口到头关,到井石子梁,再折向南南东,接牛首山—罗山断裂,全长约139 km,宽度为10~16 km。贺兰山东麓断裂带沿倾向主要由插旗口断裂、苏峪口东台地断裂、头关—套门沟断裂等组成贺兰山东麓阶梯状正断裂带,断裂总体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东,倾角65°~80°不等。断层以西是高峻挺拔的贺兰山,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 m,以东为开阔富饶的银川平原,海拔1100~1300 m,两者地形高差达2200 m。新生代以来,该断层活动强烈,垂直运动幅度近10000 m,尤其是晚第四纪以来,该断层错断了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层,山前和洪积扇上普遍发育断层崖地貌。因此,它是区内一条重要的活动断层。

3.芦花台断裂

该断裂位于银川市城区西约20 km处,南起洪沟,北至平罗火车站,延伸长度73 km,为一条北东向东倾的正断层,倾角51°~78°,最大断距5965 m,中部断距大,向南北两端变小。早第三纪时它是湖盆的西界,西盘晚第三系直接覆盖在古生界或更老的地层之上。晚第三纪末该断层活动不明显,据人工地震反射剖面显示,断层向上消失在中新世地层中。

4.银川断裂

该断裂北起黄渠桥,南至永宁,延伸长度85 km,为一条走向北北东向西倾的隐伏正断层,倾角45°~77°,最大断距3220 m,断距由南向北变小。在早第三纪时,该断裂控制沉积盆地的东界,至第四纪直到现代仍有持续活动。银川南门至羊肉街口、鼓楼一线的浅层小地堑构造其西部边界位置与银川断裂相吻合;另外,该断裂与1739年平罗大地震及震区存在空间上的一致性,断裂西倾与等震线西疏东密相呼应,被认为是平罗地震的发震构造。

5.黄河断裂

黄河断裂是银川地堑的东部边界构造,长160 km,按断层活动性和出露情况可分为3段:南段和北段裸露地表,中段为隐伏段。北段红崖子一带地表发育有规模宏大的断层崖地貌,断层崖高10~20 m,崖坡陡峻。沿陡崖多处见断面出露,显示晚更新世期间有过活动。南段称灵武断层,属于晚第四纪活动最为显著的段落,展布在银川河东机场、灵武东山西麓至大泉一带,控制了银川盆地南部第四纪沉降中心,断层北起水洞沟,南至大泉,长48 km。

6.宗别立—正义关断裂

该断层呈东西走向,总体向南倾斜,断层北盘为古元古代贺兰山岩群变粒岩、片麻岩和混合岩。断层南盘为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和古生代地层。断层横贯贺兰山北段,西起呼举鲁托,向东经本坑、古列呼都格,终于干沟口,长度为60 km。宗别立—正义关断裂构成银川盆地的北界,是一条具有多期活动特征的断裂带,早期以挤压逆冲为主,并右旋错断了南北向、北北东向的断裂和褶皱。针对正义关沟断裂带中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为21~5 Ma,说明正义关断裂经历了中、晚期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影响。第四纪以来主要表现为逆左旋走滑运动。西段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东段为全新世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