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经济区崩滑流等地质灾害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沿黄生态经济区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呈现两带一区特征,即贺兰山环山带和黄河环河带以及宁东矿山开采区。贺兰山环山带多以崩塌和泥石流灾害发生,贺兰山山势高陡,植被稀疏,新构造活动强烈,加之当地气候温差变化大,区内岩质斜坡受自然条件的循环变化影响,坡体裂缝发育,易形成崩塌和滑坡;泥石流多发生于贺兰山东麓的大小沟谷中,那里又是矿山重度开采区,斜坡崩落的堆积物以及露天采矿形成的废弃物常成为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在雨季为泥石流的爆发提供可能。黄河沿岸由于长期受河流的冲刷淘蚀作用,黄河两岸土体底部逐步被掏空,在重力作用下,河岸发生倾倒或溜滑破化,使黄河塌岸灾害以小型崩塌为主。矿区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矿山地下开采形成地下空间,由于地应力不均衡等因素,地表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