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贺兰山断裂

一、贺兰山断裂

贺兰山东麓断裂总长度120 km以上,由多个次级断裂段组成。依其活动性,分南北两个段落。断裂总体走向北北东,向南东东倾斜,倾角60°以上,具有典型的正断裂锯齿状分布形态。北段是1739年平罗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沿断裂形成了98 km长的地表破裂带。

贺兰山断裂北段的春树口小段和南段的套门沟小段断裂出露状况不尽相同,春树口小段断裂出露较多,而且一些地段由多条平行断裂组成。根据前文“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统计法”的,这一段断裂应属“平行断裂围限区”应将其宽度加上30 m作为断裂“抗断避让带”的宽度,即春树口小段断裂“抗断避让带”宽度为100 m,向两侧各避让50 m。

贺兰山断裂南段套门沟小段断裂出露不好,地貌反映其活动性也明显低于春树口小段。根据探槽开挖结果,断裂最大宽度为6.92 m。考虑到误差因素,该段断裂的“抗断避让带”宽度定为40 m,即以断裂中心线为基准,向两侧各避让2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