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塌陷分布特征及防治建议

四、地面塌陷分布特征及防治建议

(一)地面塌陷的分布

根据《宁夏灵武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银川市宁东调查发现地面塌陷有6处,其中大型1处,中型2处,小型3处,且均属于采空区地面塌陷。

1.羊场湾煤矿地面塌陷

位于羊场湾一号井的东北部,塌陷坑总体呈椭圆形,长轴呈50°走向,长约3300 m,宽500~900 m。该陷坑内为无人居住区,塌陷区面积为24.27 km2

2.石沟驿矿区地面塌陷

分布于石沟驿煤矿东部,塌陷坑总体为不规则形,塌陷面积约434.56 km2,在塌陷坑北部边缘,裂缝密集,呈西北—东南方向展布,矿区居民房屋破坏程度较严重,房屋墙体及地面已开裂,裂缝宽2~8 mm,受地面塌陷威胁的住户大部分已搬迁。

3.灵新矿区地面塌陷

塌陷位于灵新煤矿的南部,磁窑堡办公楼东部,总体呈50°走向,长约2100 m,宽400~700 m。该塌陷坑内为无人居住区,形成的塌陷为中型地面塌陷。

4.梅花井矿区地面塌陷

梅花井煤矿地表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地裂缝,无明显塌陷坑出现。地裂缝数量较少,分布较散,但延伸长度较大,裂缝均属于小型裂缝。

5.马莲台矿区地面塌陷

马莲台煤矿地表变形主要表现为地裂缝,无塌陷坑出现。大部分裂缝两侧形成明显的差异沉降,两侧上下相错开的台坎最大高差达80 cm,地裂缝整体走向与采空区走向较为一致,为北西—南东走向。但采空区北界往北200 m左右出现多条平行于长城的细小裂缝,由于该区域风蚀沙埋较严重,部分细小的裂缝已被掩埋。

(二)地面塌陷防治建议

地面塌陷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一旦形成,就很难治理。而且只要地下有采空区,地表就会形成地面塌陷区。对此,我们提出的防治建议首先就是避让,对于重要的道路等留煤柱进行保护,最后在地面塌陷区域稳定后进行恢复治理。恢复治理应根据当地情况进行,对裂缝区进行回填处理,其他区域可采取自然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