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资源
宁夏地处黄土丘陵区,干旱半干旱面积占75%以上,90%以上为季节性河流,多年平均降水量仅289 mm,不足全国平均值的1/2,蒸发量高达1250 mm。据2016年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全区水资源总量9.584×108 m3,其中天然地表水资源量7.472×108 m3,地下水资源量18.571×108 m3,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重复计算量为16.459×108 m3。沿黄经济区取自黄河的水资源主要用于沿黄生态经济区的农业、工业及生态用水,大量的农业灌溉入渗到地下,成为灌区地下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目前,灌区内各城镇及居民集中点生活用水全部来源于地下水开采。
黄河为沿黄生态经济区提供的大量水资源均为优质的淡水资源,矿化度约为0.4 g/L,是经济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区内其他自然河流水质一般较差,多为1.0~5.0 g/L,供水价值较低。另外,经济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降水稀少,蒸发强烈,蒸发量达到1750~2000 mm,开阔水域蒸发量也高达1250 mm,但年降雨量仅为200 mm左右,年蒸发量为降雨量的10倍。因此,一般潜水水质较差,中深层地下水水质相对较好,是目前生活用水的主要取水层位。
宁夏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据全国节水办统计分析,2018年宁夏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178.6 m3,是全国平均水平66.8 m3的2.67倍。农业用水量大且效益较低,全区农业取水量56.3×108 m3,虽然比2011年减少10×108 m3,但农业用水占当年取水量的85.1%,远高于全国61.4%的平均水平;农业灌溉面积897.2万亩,较2011年增加100万亩,但亩均用水量仍达627 m3,远高于全国365 m3的平均水平。全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取水量为3.8亿m3,占比相对较小。工业重复用水量94.62×108 m3,工业重复用水率96.2%,废水排放量为2.1×108 m3。生活用水取水量约2.335×108 m3,其中取自地下水2.077×108m3。生态用水方面,人工水面显著扩大,蒸发量大幅增加。宁夏2009年至2019年动工建设82个水系绿化项目,总计占地23.1 km2(耕地1.23万亩)。遥感解译发现,湖泊、水库、坑塘面积从1995年的241 km2增加到2018年的373 km2,近23年增加了132 km2。按每年1250 mm蒸发量计算,水面蒸发量从3.01×108 m3增加到4.66×108 m3,水资源损耗增加1.65×108 m3,较1995年增加54.8%。
银川市自产地表水资源量较少,主要为黄河过境水量。据《黄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2017),在银川平原,2017年黄河入境(下河沿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247.75×108 m3,出境(石嘴山水文站)年径流量203.40×108 m3,进出境水量差44.35×108 m3。2017年银川平原共引扬黄河水38.868×108 m3,各排水沟直接排入黄河的水量为22.499×108 m3,灌区引、排水量差16.369×108 m3。
中卫市内,黄河自黑山峡入境穿境而过,流程182 km,土地面积1.7×104 km2,年均降水量257 mm,年均水面蒸发量1309 mm,干旱缺水是基本市情。水资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天上水、地下水、黄河水。天上水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地下水由于地质结构的复杂性,既有资源性缺水问题也有质量性缺水问题。全市当地地表水1.126×108 m3。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204 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7.3%。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黄河水资源县级初始水权分配方案的通知》,分配给中卫市初始水权指标为5.63×108 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