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地区深部地热资源情况
(一)地热地质条件
1.活动断裂
吴忠地区活动断裂发育,主要深大断裂有控制边界的贺兰山东麓断裂、黄河断裂、牛首山东北麓断裂及盆地内隐伏断裂,隐伏断裂主要有近SN向、NW向、SE向。
2.区域构造
吴忠—青铜峡地区位于灵武凹陷,与中部银川凹陷对比,它有两个明显的变化或特点:其一,区域构造线方向银川凹陷为近南北向,灵武凹陷为北西向,自北而南分为永宁隆起带、灵武浅陷带和吴忠南翼斜坡带三个次级单元;其二,沉降幅度小,银川盆地前第三系埋深7000多米,灵武凹陷最深3500 m左右。
3.地层结构
根据物探资料显示,区内主要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Q)、上第三系(N)、下第三系(E)、奥陶系(O)。新生界厚度1986.0 m,第四系主要为松散冲积物;第三系为河流—湖相砂砾岩、泥岩,上部泥岩层较薄,为夹层,下部泥岩层增多、增厚,新生界构成盖层。新生界之下古生界奥陶系与第三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顶部为古风化壳,岩层破碎。
(二)地热资源远景预测
由于受山前“冷水带”的影响,银川盆地的边缘普遍存在着地温偏低的现象,吴忠地区恰位于湖盆的边缘地带,从宏观上讲,该区新生界岩性要比盆地内粗,上部新生界厚度仅为盆地内部最大厚度的四分之一,厚度薄,岩性粗,盖层条件相对较差,其本身由于厚度较薄和地温偏低不能构成良好的热储层。新生界之下奥陶系,其岩性类似于青龙山还是牛首山至今尚无定论,若归属后者,则为一套浅变质的薄层砂岩、板岩、灰岩互层,岩溶极不发育,不能构成良好的热储层。
此外,吴忠地区处于地下水的径流区,地下水活动的地温效应明显。相距30 km的牛首山及山前丘陵补给区的地下水,在向盆地径流汇集过程中,对盆地边缘深部地热水起到了一定的“冷却”作用,从而在吴忠及贺兰山东麓一带形成“山前冷水带”,并影响盆地内的地温分布,愈靠近盆地边缘,这种“山前冷水带”的影响愈强烈。因此,吴忠地区浅层地温远低于盆地中心部位的银川地区,盆地深部地温分布也必然具有浅层地温的分布规律,不具备形成高地温异常的水文地质条件。
综上所述,吴忠地区不具备形成深部地热的地质条件,属地热资源贫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