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饮食疗法
1.百合粥
[制备与服法]鲜百合20g,糯米50g,共煮粥,冰糖调服。
[方义与功效]百合性微寒,味甘,归肺、心经,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与糯米配伍,具有健脾补肺、止咳定喘的功效。
2.芥菜粥
[制备与服法]芥菜头适量切碎,粳米50g,共煮粥服。
[方义与功效]芥菜味甘,性凉,归肝、胃经,能宣肺豁痰、利气温中;与糯米配伍,具有温化痰饮的功效。
3.杏仁粥
[制备与服法]苦杏仁20枚去皮尖,粳米50g,共煮粥服。
[方义与功效]苦杏仁味苦,性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
4.梨粥
[制备与服法]鸭梨3个去核切片取汁。粳米50g熬粥,将熟时兑入梨汁调匀服。
[方义与功效]梨性凉,味甘、酸,归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清心润肺的功效。
5.山药汤
[制备与服法]山药200g煮熟去捏泥,粟米250g炒熟研粉,苦杏仁去皮尖500g炒熟研粉。每日早上用开水冲泡粟米杏仁粉10g,兑入山药泥适量,调入麻油后服。
[方义与功效]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能益气养阴、补益脾肺;粟米味甘、咸,性凉,入脾、胃、大肠经,能滋养补虚、健脾益肾、解热解毒;苦杏仁味苦,性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全方配伍具有益气补虚、温中润肺的功效,用于小儿久咳不愈或反复发作等。
6.紫苏粥
[制备与服法]白术30g,粳米100g,如常法煮粥,趁热时加紫苏叶10~15g,热服。
[方义与功效]白术味苦,性甘、温,归脾、胃经,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紫苏叶性温,味辛,归肺、脾经,能发汗解表、行气宽中;与粳米配伍可治风寒束肺型支气管炎。
7.醋豆腐方
[制备与服法]醋50ml,豆腐300g,植物油30g,葱花少许。将油烧熟后倒入葱花,加少许盐,而后倒入豆腐,将豆腐压成泥状后翻炒,加醋,再加少许水继续翻炒,起锅趁热当菜吃。
[方义与功效]豆腐性凉,味甘、淡,归脾、肺、大肠经,具有益中气、和脾胃、健脾利湿、清肺的功效,可治疗风寒束肺型支气管炎。
8.鸡蛋生姜方
[制备与服法]鸡蛋1枚,生姜12g。将鸡蛋打碎,生姜切碎,然后两味搅匀,炒熟吃,每日2次。
[方义与功效]鸡蛋性平,味甘,入脾、肾、胃经,能益精补气、润肺利咽;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经,能发汗解表、温肺止咳。两者配伍用于风寒咳嗽。
9.双耳汤
[制备与服法]可选用银耳10g,黑木耳10g,用温水泡发,洗净与冰糖30g一起放入碗内,加水适量,放在蒸笼中蒸3h即成。每次2~3汤匙,每日3次。
[方义与功效]银耳性平,味甘、淡,入肺、胃经,能滋阴润肺;黑木耳性平,味甘,归胃、大肠经,能养血、润肺、止咳;两者配伍具有滋阴补肾、润肺止咳的功效,用于肺肾阴虚咳嗽。
10.黄瓜酱
[制备与服法]将黄瓜去皮和瓤后,切成1cm大小的方块,加糖拌匀,装入坛内封口,待上浆时取出食用。每日早晚空腹服用。每次半小碗约100g。
[方义与功效]黄瓜味甘,入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水、解毒消肿、生津止渴的功效,咳伴喘者服之尤为有效。
11.栗子猪肉方
[制备与服法]栗子25g去皮,瘦猪肉500g切块,加食盐、姜、豆豉少许,烧煮烂熟,分顿食用。
[方义与功效]栗子性温,味甘,入脾、肾、胃经,能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猪肉性平,味甘、咸,入脾、肾、胃经,能补肾养血、滋阴润燥;豆豉性平,味咸,入胃经,能疏风解表、清热除湿。全方配伍具有健脾温肾的功效,用于脾肾两虚咳嗽。
12.杏仁茶
[制备与服法]①取苦杏仁6~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饮服。②取苦杏仁7粒,甜杏仁14粒,用沸水泡一会儿,去皮尖,捣烂,加水适量,用洁净纱布绞汁,煮沸加白糖适量。每日1剂,分2次饮服。
[方义与功效]苦杏仁味苦,性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风痰咳嗽。
13.萝卜饴糖饮
[制备与服法]取萝卜(红皮辣萝卜更好)500g,洗干净,连皮切成薄片,放在大碗内,加饴糖(麦芽糖)200ml,搅拌,浸渍一个晚上,溶成的萝卜糖水就可服用。每次饮服15~30ml,每日服用3次。
[方义与功效]萝卜性平,味甘,归脾、肺经,能化痰消食、理气止咳,用于痰食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