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呕  吐

第三节 呕  吐

呕吐是因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中乳食上逆经口而出的一种病证。古人将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因呕与吐常同时出现,故多称呕吐。本证发病无年龄及季节限制,但临床以婴幼儿多见,好发于夏秋季节。本病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若呕吐严重则可致津液耗伤,日久可致脾胃虚损,气血化源不足而影响生长发育。

呕吐可见于西医学多种疾病过程中,如消化功能紊乱、急慢性胃肠炎、胰腺炎、肠梗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及肠套叠等消化系统疾病,肝炎、败血症、痢疾等感染性疾病,或颅脑疾病、尿毒症,以及中暑、药物、食物影响。本节所述者,主要是消化功能紊乱、急性胃肠炎所致呕吐,由其他原因所致者,应详查病因,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