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1)阴虚火旺
[证候]女孩及男孩第二性征发育。伴形体消瘦,面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本证患儿多形体消瘦。临床除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外,面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证候为辨证要点。
[治法]滋补肾阴,清泻相火。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知母、地黄、玄参、龟甲、山药滋补肾阴;黄柏、牡丹皮清热泻火;泽泻、茯苓健脾以滋肾。五心烦热者,加竹叶、莲子心清心除烦;潮热盗汗者,加地骨皮、白薇养阴清热;阴道出血者,加茜草、仙鹤草凉血止血。
(2)肝郁化火
[证候]女孩及男孩第二性征发育。伴乳房胀痛,胸胁胀闷,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证候分析]本证患儿多急躁易怒,乳房胀痛,胸胁胀闷,舌红苔黄,脉弦细数等特点。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常用药:柴胡、枳壳疏肝解郁;牡丹皮、栀子清血中之伏火;龙胆草、夏枯草清肝经之实火,且清泻下焦湿热;生地黄、当归、白芍养阴和血,以制肝火,祛邪而不伤正;甘草调和诸药。乳房胀痛者,加香附、郁金、瓜蒌皮疏肝理气;带下色黄而臭秽者,加椿根皮、黄柏清热燥湿;面部痤疮量多者,加桑白皮、黄芩清泻肺热。方中龙胆草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避免过量而克伐胃气。
(3)痰湿壅滞
[证候]女孩及男孩第二性征发育。伴躯脂满盈,胸闷叹息,带下增多,大便秘结或稀溏,口中黏腻,舌苔腻,脉濡数。
[证候分析]本证患儿多形体肥胖,喜食厚味滋腻之品。临床除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外,躯脂满盈,胸闷叹息,口中黏腻,舌苔腻,脉濡数为特点。本证日久,郁而化热,可成痰热互结证,湿重于热者,见大便溏薄,喜静懒言,带下清稀色白,舌质淡;热重于湿者,见大便秘结,带下色黄秽浊,口苦,面部痤疮,舌质红。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散结。
[方药]二陈汤加减。常用药:法半夏燥湿化痰;茯苓、白术、陈皮理气健脾;海藻、昆布、山慈菇软坚散结;生麦芽理气消肿。带下清稀量多者,加芡实、槟榔行气导滞;性急易怒者,加栀子、夏枯草清肝泻火;带下黄浊者,加椿皮、黄柏、薏苡仁清热燥湿。形体肥胖者,加荷叶、丹参、山楂、瓜蒌皮利湿消脂。方中山慈菇有小毒,应小剂量使用。
2.中成药
(1)知柏地黄丸:温开水送服。用于阴虚火旺证。
(2)大补阴丸:温开水送服。用于阴虚火旺证。
(3)丹栀逍遥丸:温开水送服。用于肝郁化火证。
3.外治疗法 针灸治疗。
(1)耳穴贴压治疗:取交感、内分泌、肾、肝、神门、脾。耳郭消毒后,以探棒找阳性反应点,然后将带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于阳性反应点处,手指按压,使耳郭有发热胀感。每日按压5次,每次5min,1周换贴1次,两耳交替。用于阴虚火旺证、肝郁化火证。
(2)体针:取穴三阴交、血海、肾俞,配关元、中极,针用补法,每周2~3次,用于阴虚火旺证。取穴肝俞、太冲,配期门,针用泻法,每周2~3次,用于肝郁化火证。
4.饮食调护 儿童勿服用人参、鹿茸、紫河车等补品补药。需控制摄入快餐食品、膨化油炸食品等食物。需避免摄入或接触的物质有保健品、牛初乳、蜂王浆、避孕药、女性护肤品、女性化妆品、花粉、鸡胚、蚕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