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要点
2025年10月13日
一、诊断要点
患儿常有家族过敏史,或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史。
1.临床表现
(1)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急性者起病急,好发于患儿头面部,严重者可延及躯干和四肢,常对称分布,皮损形态不一。皮肤初为丘疹及红斑,很快变成丘疱疹及小水疱,疱破后糜烂,有明显的黄色渗液或覆以黄白色浆液性痂,逐渐向四周蔓延。亚急性者红肿、渗液减轻,但仍可有丘疹和少量丘疱疹,糜烂面结痂、脱屑,时间较长的皮损可有轻度浸润。慢性者皮肤粗糙肥厚,以干燥、脱屑、苔藓样变为主,常反复发作。
(2)皮损有脂溢性、湿性、干性之分。脂溢性者多见于1~3个月的小婴儿,其前额、面颊、眉间皮肤潮红,被覆黄色油腻性鳞屑,头顶部可有黄色发亮的结痂,颈部、腋下、腹股沟常有轻度糜烂,患儿一般在6个月后改善饮食时可以自愈。湿性者多见于消化不良、外形肥胖的3~6个月婴儿,可见红斑、丘疹、水疱、片状糜烂渗出,黄浆液性结痂,易继发感染。干性者多见于6个月~1岁以上患儿,或在急性、亚急性期以后,皮损潮红、干燥、脱屑,或有丘疹和片状浸润,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
(3)多伴有明显瘙痒,甚至剧痒,搔抓、热水烫洗等可致皮损加重;皮疹泛发而严重的患儿可伴有睡卧不安、烦躁啼哭、食欲减退、低热等全身症状。
2.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部分患儿可有血清IgE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