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VE模型:给你的大脑输入正确的决策程序
做决策,不能追求方方面面周全的“完美”,而是通过获取有效的经验和信息,权衡利弊,抓住重点,达成最大价值。所以我们决策的第一步是要达到一个共识:没有完美,只能权衡利弊取舍。
第二步,建立自己的客观“决策框架”。
人性有趣的一点是,比起所得,人们往往更在意失去的东西。所以,我们在建立自己的客观决策框架时,需要分别从“收益框架”和“损失框架”考虑。如果自己正是“更在意失去”的人,那么在决策时,偏向考虑“哪一种失去,你更不能忍受?”
第三步,运用理性决策模型:CASVE循环。
CASVE循环是一种职业生涯规划决策技术,包括沟通(Commun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估(Valuing)、执行(Execution)五个阶段,CASVE是这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CASVE能够为个人或团体在生涯规划决策方面提供有力帮助。
职业生涯规划决策是一种问题解决活动。你对有关职业问题的解答,如同你对数学问题或科学问题的解答一样。你的职业生涯质量是以你怎样进行职业选择、职业决策和怎样解决职业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生涯决策技术中的CASVE循环可以在整个职业生涯的方向选择、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为你提供指导。
该模型认为,一个良好的决策需要经历五个步骤的洗礼,即沟通C、分析A、综合S、评估V和执行E(见图9-1)。

图9-1 CASVE模型
职业生涯规划决策是基于了解自我和我可能的各种选择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正式进入CASVE之前,我们先了解生涯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三种状态,看看自己当下属于哪种状态,这更有利于了解自己。
状态一:已决策。
可以独立地将自我储备的知识和各种选择的知识进行整合,制订出让自己和服务对象(客户、企业、社会)都满意且对双方都有益的生涯决策。
决策分为真决策和假决策。真决策是自己根据已有状态主动做出决策,假决策是自己在被动情况下为减少即时压力而做出的应付性决策,因此,我们需要衡量自己是真实已决策还是虚假已决策。真决策生成的是有效决策,假决策生成的是无效决策,有效决策对未来的助益将随时间进程而越发明显,假决策则对未来没有丝毫助益,甚至会产生糟糕的负面影响。
状态二:未决策。
在现实情况中,处于未决策状态的个体数量远大于已决策的个体,这是人性中趋利避害和患得患失在作祟。决策是个体性格和行事风格的反映,更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表现。可以这样说,一个能够在复杂情况下勇于做决策的人,且无论其能力如何,其勇气和魄力就胜出一筹。再强的能力也需要决策和执行去体现,不施展等于不存在。而一个能够通过决策给自己提供施展能力和改正错误机会的人,其综合能力必将不断提升。
未决策者自身的状态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尚未确定的状态并没有让我感到不适,另一种是尚未确定的状态已经让我感到不适。前者的未决策状态会更长时间地持续,而后者的未决策状态很可能在较短时间内结束。
如果你并未对未决策状态感到不适,说明你只是暂时有了要改变的想法,现实仍然是温和的,你并不急迫;如果你对未决策状态已经感到不适,说明你早已有了要改变的想法,现实对你几乎没有温度,你迫切需要做出决策。
状态三:不明决策。
已决策是很明显地知道自我必须做决策,并且做出了决策。未决策是知道自我需要做出决策,但某些现实让自我尚未做出决策。不明决策是典型的初期犹豫阶段,即自我并不知道当下是否需要改变,好像生活和工作的各方面都难以制订计划,也没有什么方向,更谈不上做出生涯决策。这类人在生活中持续体验到较大的压力,没有片刻喘息之机,几乎丧失了为未来做打算的想法。
但正是这类人才更需要生涯决策,他们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要有一份对自己有益的生涯规划。虽然暂时仍是迷雾重重,但只要不断拨乱,总有一天迷雾散尽,阳光就在头顶,前路将越发清晰。
可见,学习CASVE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未决策者和不明决策者梳理完成生涯决策的行为。已知CASVE模型分为五个步骤,下面针对这五个步骤做出初步讲解。
步骤一:沟通(C)
之所以用“沟通”一词来描述我们决策的第一个阶段,原因在于我们总是接收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正是有这些信息的存在,才促使我们做出决策。
信息或信号的沟通分内外两种:因为选科或转行而感到焦虑,是一种“内部沟通”;“外部沟通”包括老师对你毕业后的职业计划、领导解雇你时给你发送的通告等。
这里重点说一下对内与自己的沟通:寻找自己的特征,接收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差异所传达出的信息,包括情绪信号(焦虑、易怒、厌烦、失望等)、身体信号(颈椎病、胃痛、肩周炎、昏昏欲睡等)、能力信号(不会英语、口才较差等)、状态信号(不想工作、拖延症、缺乏耐心等)、外部信号(企业通知、同事反馈、父母关注、他人评价、专业过时等)。
具体到工作中表现为:对于上级交代的工作推脱、抱怨、延迟上交;与部门同事合作常发生争执;每天上班跟上刑场一样难受;想到自己的未来就莫名想哭……
这个阶段也正是“知道自己需要做一个选择”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从认知和情感上充分地接触问题。当我们完全意识到这些信号时,我们不能再置之不理。在充分与内部和外部沟通之后,我们才需要开始分析问题的来源,探究问题的成因。
步骤二:分析(A)
其实,分析阶段并不困难。只要你尽全力去分析,自然得到比不分析要好的结果。只不过很多人因为没有在第一个阶段充分沟通,没有完完全全地认清问题,情绪这个大敌占据了主动,CASVE的威力也就无法发挥。
在这个阶段,自我需要花时间去思考、观察、研究,从而更充分了解差距、了解自己:如何才是有效反应?是否可以通过改善自己的知识、技术、能力去改善自我?有哪些行业可以弥补我目前的差距?
分析的目的是消灭冲动,冲动是无效的,通常会令事态更加恶化。好的生涯决策者一定会阻止冲动行为,以便在未来能减少或消除在沟通阶段体验到的压力与痛苦。好的生涯决策者同样会先弄清楚,我要解决当下的生涯困境需要了解自己的哪些方面,了解他人的哪些方面,了解环境的哪些方面,需要做什么才能解决问题。
他们通常有如下三方面思考:
(1)自己期望的工作状态:在一个有专业度的领域,能够自由支配时间,可助人且有成就感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能够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下实现财务自由。
(2)目前的差距:行业并不具备专业性,没有时间自由,经常尔虞我诈,没有成就感,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无法实现财务自由。
(3)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没有企业文化,老板能力不够,行业自由度太低,对行业整体状态不认可,对在本行业继续工作感到厌烦。
该阶段还需要把各种因素和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例如,把自身知识系统和职业选择联系起来,把家庭和个人生活的需要融入职业选择中。
这里可以尝试以“职业选择”为例,你需要做的三件事情是:了解自己(价值观、兴趣、能力等),了解职业、岗位要求或行业状况,了解自己是如何做出重要决策的。
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你得到了很多关于自己的信息(可以借助MBTI),得到了很多岗位的信息(企业的官网或招聘网站),然后从若干个选项中挑出与你匹配的职业选项(可能是三个、五个,也可能是十个)。
简言之,分析过程就是匹配的过程,就是将选项与你的理想相配合的过程。
步骤三:综合(S)
假如我们手上已经拿到了十个较符合我的选项,需要解决的是“扩大或缩小我的选择清单”。对分析阶段的结果进行综合性加工处理,进而制定出消除问题或差距的行动方案。核心任务是:确定自己可以做什么。只有确定自己能够做什么,再在正确选择的基础上进行提高,以最终解决生涯所遇到的问题。
结合实际,“自己能做什么的选择”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增加学习和培训,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二是寻找一个符合自己预期的,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三是寻找一家成熟度较高的企业,便于自己发挥。
想要做到这三方面并不容易,整个综合加工的过程相当于扩大并缩小选择清单的过程。首先要扩大方法范围,要尽可能多地找到消除造成第一阶段发现的差距的方法,并发散地思考每一种办法,甚至采用“头脑风暴”进行创造思维。其次,缩小有效方法的数量,通常缩减到3~5个选项,因为这是我们头脑中最有效的记忆和工作容量数目。
笔者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最终选择答案。例如,寻求他人的意见,排序比较,甚至是抓阄。而笔者较为推崇的方法是排序比较。在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基础上,对每一种选科模式进行综合,列出其中的“代价”和“益处”,再将选项逐一排序。
步骤四:评估(V)
评估就是排序,对每一种选择对生涯决策者本人及其重要的人的影响进行排序,最终得出哪种选择对自己是最好的,对生活中的重要的人是最好的?可以分为两个小步骤:
(1)每一种选择都要从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代价和益处两方面进行评价,并综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因素。例如,如果我选择了服兵役,将会给自己、伴侣、父母、孩子等重要他人带来哪些好的和不好的影响,他们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益处和冲击将有哪些?再如,如果我选择辞职创业,将会对自己、伴侣、父母、孩子等重要他人带来哪些好的和不好的影响,他们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益处和冲击将有哪些?
(2)对综合阶段得出的选项进行排序。能够最快速、最彻底消除差距的选项排在第一位,次好的排在第二位,以此类推,最不好的选择排在最后。此时,生涯决策者会选出最佳选项,并且做出承诺去实施这一选择。莎士比亚曾说过:“忠实于自己,追随于自己,昼夜不舍。”尼采也曾说过:“当我们知道为什么而受苦时,几乎可以忍受所有的苦。”你的追求是追名,还是逐利,或者为了世界和平?这个价值观存在于每个人内心,找到真实的自己。在合法的范围内,一切追名逐利都是正当追求。
步骤五:执行(E)
这是事实选择的阶段,前边四个步骤将选择的工作做完了,最后必须通过实际行动将思考、分析、制定、评估这些行为的结论转化为成果。
例如,报名培训班、参加英语聚会、和感兴趣行业的同仁约定交流时间……
不得不说前边的四个步骤是枯燥且痛苦的,所有经历者都有“揭开自己伤疤”的痛感,因为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很多人的无所作为更多不是环境所致,而是自身的懈怠和不思进取所致。但如果你切切实实地跨过了这一步骤,你会发现原本混沌的天空一下子晴朗了,原本迷雾重重的前方已经出现了明确的路径。这是你生活原本该有的晴朗,也是你人生早该奋力前行的道路。虽然发现得迟了一些,但好在它终于出现在你面前了,还犹豫什么?还找什么借口?
在培训中,笔者真切地感受到,大家都觉得在执行阶段制订行动计划是令人兴奋且有价值的,因为他们终于开始采取积极行动去解决问题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决策是一个循环过程,也就是说,在行动之后,还需要对自己的决定及其结果进行评估,由此可能进入新一轮的决策过程。
回顾:不断循环。
在CASVE五步循环之后加上一个结尾,即该循环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以确定生涯决策者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制定出对自己有益的决策。确定你的决策优劣的关键在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是否将得到消除。
比起讲道理,笔者更喜欢讲故事,所以笔者将借用两个案例,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和大家进一步分享这个决策工具。
前情提要一:
小杰瑞,女,22岁,就读于普通本科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即将毕业。霍兰德代码SAE,喜欢读书、写作,参加过学校文学社。毕业后,她的首选是进入职场,但对自己的本专业无感,也不想做销售,小杰瑞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去行动。
前情提要二:
大汤姆,男,35岁,大学二年级肄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霍兰德代码ESI,喜欢历史、地理、体育、阅读,参加过学校足球队。离开校园后先后从事过塔吊司机、房地产中介、安全产品销售,目前是一名图书编辑,他一直希望创业,但还没有下定决心。
接下来,我们一边阐述CASVE模型的每个步骤,一边帮助小杰瑞和大汤姆分析现有状况,找到未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