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马上办”的环境

创造“马上办”的环境

环境有多重要?两千多年的孟母就用实际行动做出了解释。为了让儿子安心读书,她三次搬家,就是为了寻找具有良好学习氛围的地方。

笔者对环境非常看重,读大学期间,在学习的关键阶段我都会去校图书馆,那里浓浓的学习氛围会让我沉浸其中。我的一个同学是不太喜欢学习的,但每次被我强拉到图书馆,他也能很快进入状态,用他的话说“大家都在学,我想分心都没机会,只能跟着学了”。

对于学生来说,寻找一个能够让自己“爱学习”的环境,对于提高成绩非常有用。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如果能有一个让自己“马上办”的环境,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也是非常有益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想要从工作中得到更多,而不仅是工作本身,人们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工作的。特别是现在,“00后”开始步入职场,他们富有创造力,有个性,要想将他们潜在的巨大能量激发出来,就需要为他们创造他们所青睐的环境,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内驱力与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很多国外大型企业都在努力为员工创造马上办的环境,以无声的环境语言敦促员工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但是,努力更多的是个人行为,一个人不能总靠外界监督而被动努力,必须自己主动接受,才能真正做到马上办。生涯规划是针对个人的,在企业有人监督你,离开企业谁来监督你呢?独立创业又由谁来监督你呢?所以,我们要设定自我监督模式,让自己处于良性工作状态中。

1.什么时候开始

“我要努力”“我要为了理想奋斗”“下个月开始,每周写两篇公众号”“新的一年快到了,我要重塑自己”……

上述这些誓言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也都亲口说过。但是,能这样立志的人,通常都难以实现其誓言。这样的誓言就像同生活打擦边球,主人公一方面不满足现在的生活,另一方面想改变却又不想真实付出,于是立下一些没效果的空头誓言,糊弄自己,也糊弄别人。

这些誓言没效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明确开始的时间。

“我要努力”“我要为了理想奋斗”,从什么时间开始努力奋斗?今天?明天?下个月?明年?还是下辈子?!

“下个月开始,每周写两篇公众号”“新的一年快到了,我要重塑自己”,为什么一定要过段时间再开始,难道从今天开始写公众号,从今天开始重塑自己不行吗?过些天后,这份激情早已退却,誓言也被抛诸脑后了。

真正的开始,往往从当下这一刻开始,或者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精确到小时、分、秒。要让自己明白,开始行动不是作秀,而是切切实实地为之努力。

2.从哪里开始

行动不仅要有精确的时间,还要有明确的地点,在哪里开始很重要。这个地点可以是更换居住地点——换一座城市,也可以是更换工作地点——换一家企业或创办一家企业,还可以是变换努力的载体——从现实移动到网上。另有一种意向性的更换,将自己工作的桌子换掉,在全新的办公桌上重新开始。

3.你有什么唤醒机制

不能保证所有人在行动过程中永远保持激情昂扬和奋斗不懈,总会有人中途溜号,甚至想半途而废。如果你很不幸是其中一员或者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在你下定决心想要重新开始之前,不妨设定一个唤醒机制,当自己又要当逃兵时,及时将自己唤醒,重新投入。

唤醒机制的内容设定因人而异,但核心只有一个,即什么能刺激你奋斗的神经就用什么,哪怕深深刺痛自己。

笔者两年前认识一名学员,她承认自己不是那么有毅力的人,但她希望自己的人生不要荒废,她还想要努力。那时候她已经40岁,作为中年女性,仍想奋斗,精神是可贵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她必须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可能有所收获,这必将考验她不够强大的意志力。我让她给自己设定唤醒机制,用最能刺激自己的事情阻止自己放弃。她告诉我,最让她感到难过的事情是,三十几岁时做一个小手术,连两万块钱都拿不出,还要去借钱。每次想到这件事她就感到焦虑和难堪,喘气压抑,她总是回避这件事,但现在她要将这件事作为唤醒内容。如今两年过去了,过程中企业一直和她保持联系,她告诉我,曾多次想到放弃,但唤醒机制阻止了,她不想再成为别人眼中的可怜人,不想再活成一无是处的人,于是咬牙坚持下来。她现在的发展超过了当初的预期,人生终于见到了光亮。

4.面临挫败时如何借助外部力量支撑下去

环境能给我们的不仅是行动中的加持,还有行动挫败后的助力。

现代社会,整个社会的知识体系已经非常庞大,专业知识形成细致的分支,一个人可以掌握一部分常识,可以支撑日常生活,但肯定有其适用范围。

当挫败来临时,自我解救是根本,但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自我解救,例如一个人不能为自己解决心理疾病。所以找到可以给自己提供帮助的人,寻求到适合的外部力量就非常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环境,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与自己相关的人、事、物借助资源。在需要的时候,调动这些资源助自己一臂之力,渡过难关。

最后,大家要懂得,环境对人的影响总是潜移默化的,一些习惯久了就成了自然,出于自然,我们便很难发现自己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所以,建立一个合适的环境还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