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找到尽量多的可能性

A:找到尽量多的可能性

分析,是通过思考、观察和研究,对兴趣、能力、价值观和人格等自我知识以及各种环境知识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存状态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首先是自身知识系统,包含兴趣、能力、价值观、人格四个方面。

兴趣:我喜欢做什么?做什么事情时我能最大限度投入?做什么事情能让我累并享受着?

能力:我擅长做什么?做什么事情我能比别人付出少却做得更好?我掌握了哪些专业知识?我更愿意在哪方面提高专业能力?

价值观:我最看重什么?我一生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我希望工作可以带给我什么?

人格:我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我关注事物的宏观抽象还是具体细节?我倾向理性思考还是感性观察?我习惯于有条不紊还是随机应变?

其次是环境知识,每一个选择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会给自己的将来带来什么样的生活?需要自己付出什么努力?例如,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是就业还是考研?如果考研需要付出什么努力?花多长的时间准备?读研之后的生活是怎样的?研究生毕业之后的求职情况如何?如果找工作,需要了解自己的求职意向、未来目标和能力阈值,还要了解意向企业的职业信息。

最后是抑制冲动心理。在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后,人的内心难免会产生持续不断的波动,不想面对或者希望尽快结束,这都将造成冲动决策。如果你不希望自己未来的人生一塌糊涂,我劝你一定要冷静,现在的状况或许很糟糕,但若能挺过现在,好好规划未来,未来一定很美好。

综上所述,这是一个“了解自我和我的选择”的阶段。

要解决当下的困境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技能、价值观,要正视自己对工作的期望,加深对周遭环境的认知。

这个阶段小杰瑞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思考、观察、研究,与自己博弈,深入而客观地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想要什么?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可以利用的资源有哪些?

小杰瑞可能会做一些职业兴趣的测评,盘点自己的能力,反复思考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她还可能去招聘网站,既了解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有哪些,也了解和自己爱好相关的职业有哪些,并进一步了解求职的具体过程和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以及同身边的人交换找工作的经验。

正因如此,小杰瑞收集到大量关于自己和职业世界的信息。因此在这阶段的初期,小杰瑞会感觉混乱和疲惫,太多的信息,不确定的想法,会让她觉得自己根本没办法搞清楚这些东西,也无法确定到底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合适的。如果小杰瑞持续困在这样的情绪里,她极有可能会一时冲动胡乱决策,然后破罐子破摔。小杰瑞需要重构认知:自我告诫非常重要,她需要让自己明白,虽然总会感到泄气,做出选择之前得了解自己也很困难,但收集到的这些信息都是很有价值的,了解自我的过程对人生也是有意义的。

小杰瑞的职业生涯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大汤姆的职业生涯则是不破不立的割断。他需要先割除旧有的,才能创造全新的。

首先,他非常认真地写下了自己曾经和现在都一直很期望的工作状态:在一个有专业度的领域里,能够自由支配时间,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他人的认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财务自由。

其次,他将造成当下和期望的差距的原因客观地逐一列出:

(1)接连选错行业。因为学历不高选择了房地产中介,但因为不适合而退出;未再从事安全产品的电话销售,因为企业倒闭了,自己也不喜欢那种工作模式;编辑行业是自己喜欢的,从事了七年,对成熟编辑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体会到文化工作者的自豪感,反而都是心酸。

(2)自己努力不够。工作之余未能持续进补,增强自己在所爱好行业的专业能力。

最后,产生现状的原因。最关键原因是行业薪资偏低。编辑行业的成熟员工较同类行业的成熟员工的起步工资差距近一半,导致心理逐渐失衡,不愿再在这份工作上消耗精力。由此衍生出的另一个状态就是对行业不满,对这份工作感到厌烦。

分析之后,大汤姆认为目前的糟糕状态,自己仍然需要负主要责任,行业不好,但是自己选择的,且这期间并未对改善现状做出努力,而是听之任之。只顾着生气抱怨,却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大汤姆需要进行心理建设,更主动地接纳当下糟糕的自己,并努力寻找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