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我效能感
想问一下大家,有什么一夜暴富的好办法?估计你们会说买彩票对吧?
其实大家都知道买彩票中大奖能一夜暴富,但为什么没人以买彩票为生,当职业买彩人?那是因为,我们愿意投入地去做一件事,需要两种期望的激发和驱动:一是对完成该事情后出现的结果场景有期望;二是对自己能够完成此事的行为能力有期望。
(1)结果期望。是指人对自己某种行为的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
例如,人们感到买彩票可以中大奖,瞬间致富,一夜发家,少奋斗几十年,他就有可能去买彩票。
(2)效能期望。是指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
例如,人们不仅知道买彩票可以发家致富,还要感到自己有足够的分析预测能力买中彩票,才会全力投入买彩票,甚至以此为业。
这个效能期望就是自我效能感。当人们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项活动。效能期望随时决定你对活动的选择及坚持。
1.自我效能感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20世纪70年代,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成功者不一定认为自己最棒,而是相信自己能做到”的理论,他认为成功人士的重要特质之一是“自我效能感”。
所谓的自我效能感,就是“效能期望”,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例如,当我们学习一项新技能的时候,有人总是担心自己学不会浪费时间而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而有人早已投入学习,而且一边学习一边学以致用,很快产生学习成效。这就是自我效能感高的表现。
那自我效能感到底从哪些方面影响我们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看:
(1)影响认知过程。个体目标的设置受自我评估的能力所影响。自我效能感越高,我们设置的目标越高,完成目标的决心越坚定。同时,自我效能感影响我们对未来的预期。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会预想到充满支持和帮助的积极场景。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会预想到充满挫败的未来,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当我们暴露在巨大的压力和别人的目光下时,保持坚定的信心也需要很强的自我效能感。
在办公室里,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事:他们脑子不笨,工作细心又认真,领导交代下去的任务都能按时完成,但就是缺乏一点拼搏的劲儿。选择小组负责人时,他会说:“就我这样的水平,不可能带领同事完成任务的。”大多时间他会自己消化负面情绪,很少和周围人沟通:“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啊,找别人聊也没什么大作用。”对能力较低的预期,不仅限制了自身的可能性,还会把未来看得很消极,没有勇气和别人接触,逐渐消磨掉从前意气风发的状态。
(2)影响动机过程。自我效能感在动机的自我调节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形成对自身能力的信念,预期努力会带来的结果,设置目标,完成计划,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通过自我调节的机制,预期被转化为动机,指导努力的方向,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小明是刚入职的实习生。作为非本专业入职的新人,虽然对销售行业是半路出家,但他对自身的能力非常自信,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吃销售这碗饭的。他平时和同事、领导打交道的时候非常有亲和力,很懂得察言观色,有他在场的场合基本不会出现尴尬状况。做事情也足够耐心与负责,和他对接工作的同事感觉很省心。信心满满的小明每天都干劲十足,跟着师父不断学习各种销售技巧,扩大自身的社交圈子,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内容。
不到三个月,这个上进的小伙子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提前转正并得到了比预期更高的薪酬。试想一下,如果小明非常内向,认为自己不适合销售的工作,或许他就过上了“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日子,不会有钻研工作的动力。
(3)影响情绪过程。我们对自身能力的评估会影响自己在压力性情境中的情绪。应对压力的自我效能感在焦虑唤醒中发挥重要作用,当你相信自己能够应对风险,会减少消极情绪的干扰;但当你感觉自己无法控制风险,则容易被潜在的威胁击垮,被高强度的焦虑挟持。这样的消极思维会影响我们能力的发挥。
当接到一个需要短时间内完成的项目时,我们会有很多忧虑:“时间那么紧,我到底能不能做好呢?”“汇报进度的时候被领导狠狠批一顿怎么办?”“如果我搞砸了,下属还会服我吗?队伍带不下去了怎么办?”实际上,那些应对压力的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人,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很少受这种不良思维模式的困扰。如果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不足,我们可能会把很多事情想得糟糕透顶,一边工作,一边与焦虑做斗争,十分消耗精力。
(4)影响选择过程。很大程度上,环境决定人的发展。通过影响对于环境的选择和决策,自我效能感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自我效能感与环境选择密切相关。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乐于挑战略高于自己能力的事情,在压力性情境中不断提升自己。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固守在自己的“安全区”中,不敢去面对超过自己应对能力的情境。自我效能感越高,我们对职业的适应能力越强,能够胜任不同的岗位。反之,我们会打“安全牌”,较少尝试其他岗位。
对大学生来说,面临毕业都会陷入一个困境:考研还是工作?有些人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平时在学术研究之余,也趁着暑假到企业实习,增加工作经历,尝试不同的岗位。之后即便考研失利,他们也能很快调整心态进入职场。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不相信自己同样能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只将目标放在自己熟悉的学术领域,害怕离开象牙塔。如果没能成功考上研究生,他们在人才市场上也因为履历问题缺乏竞争力,只能一条路走到底,继续考试。自我效能感影响着我们的开放性和接受未知事物的态度。
当然,自我效能感并不是能力本身,只是我们的一种能力判断。保持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是人在职场最大的动力!
2.五个法宝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与一般认为的自信心是有很大区别的。
自信心,就是一个大致上的“自我相信”,相信自己很美,相信自己很行,相信自己无论如何都比别人棒。而自我效能感是自信的程度。
提高自我效能感很有现实意义,可以让我们在职场充满信心和决心,战斗力更强,这样会在很多时候能较好地发挥潜能而获得成功。
所以下面这些法宝你可以尝试一下。
法宝一:不断积累成就经验
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他分别获得1984年的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和1986年的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的世界冠军。
他在自传中分享经验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例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
就像案例中的山田本一这样,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不断给自己设立比较容易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在不断的小成功中积累成就经验,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法宝二:寻找合适的替代经验
我的一个朋友,一直不敢去考驾照,因为他认为自己动手操作能力差,反应比较慢,而且没有方向感,担心自己考不过没面子,还费钱。
最近他突然告诉我,他决定要去报名考驾照。原来他妹妹最近通过学习考取了驾照,他认为自己妹妹作为女生,而且各方面并不比他好多少,都能考取驾照,自己也肯定能考过。
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心理逻辑就是“他能行,我也能行”,“他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
这里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即榜样的情况要与观察者非常相似,才能激发自身的效能期望感。
法宝三: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
笔者刚学习生涯进圈的时候,一位生涯前辈对我说:“你是我见过的学员中,最适宜干生涯行业的。”就是这句话激励了我毅然大胆地创办了美好生涯学院。
估计很多人都有如此的经历吧,家人、朋友、前辈等人的鼓励言语劝说,会提升我们的自我效能感。
言语劝说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切合实际,在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上进行劝说的效果会更好。我们也可以自我言语劝说,那就是正确的归因分析。
对于归因分析,大多数人是成功归自己,失败归他人。
但正确的归因是无论成功失败,都先归内因,就是先分析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同时可以从自己的榜样身上,例如从任正非、雷军、刘润、王志纲等人的成功路径上去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从而激励自己,提升自我效能感。
法宝4:建立积极的情绪影响
吴王夫差,老爹阖闾死在越王勾践手上,为了报仇,他带着小弟砸了勾践的场子,然后他犯了一个主角标配的错误,就是手下留情,放虎归山。
勾践被放回国后,立志发奋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每天晚上就睡在稻草上,第二天早上起来再尝尝苦胆,最终勾践成功逆袭,这就是著名的“卧薪尝胆”。
灰色衬衣,胸口袋里插支笔,配上蓝色西裤,这套服装让我取得过一次演讲大赛的冠军。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有公开演讲我都会穿上这套衣服。
球星看重某个球衣号码,于是把特定号码从一而终地穿到底。
这些都是通过与成功经验关联的事物唤醒相应的情绪,激发自己对于同样取得成就事件的预测和判断,提高自我效能感。
法宝5:创造熟悉的情境条件
考试大家会提前看考场,重大的活动会提前进行彩排,有人外出旅游会带上自己的枕头和被子。
这些都是在创造熟悉的情境,让考生对于考出好成绩更有把握,让互动人员更加熟悉环节,让自己更加容易入睡等。
不同的环境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是大不一样的。
有些情境是安全的,有些情境是紧张的,每个人都会有特殊的难适应的情境,某些情境比其他情境更难以适应和控制。
当一个人进入陌生而又易引起焦虑的情境中时,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强度就会降低;反之,当一个人进入熟悉而安全的情境中时,自我效能感水平就会提升。
自我效能感的提出者班杜拉教授常常在他的电子邮件中附有这样的签名:“愿效能的力量与你相随!”也把这句话送给你,愿效能的力量伴你勇闯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