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识有能力的行动——刻意练习
发现了新世界,不代表就能占领这个世界。发现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需要抢滩登陆,建立基地,进一步向内陆深处探索,与抵抗力量搏杀,接连取胜后,才能站稳脚跟,谋求发展。
有意识无能力阶段就是刚找到适合自己的新世界,现在要向有意识有能力的阶段发起冲击。这就需要走很长的路,要掌握必备知识和方法(抢滩登陆),学会融会贯通(建立基地),形成有“独家版权”的能力体系(向内陆探索),从愿景和价值那里获取意志力来对抗实际的巨大压力,如履薄冰般战胜每一个困难,最终在新领域收获期望的生活。
这个过程非常艰难,每向前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如果你产生了逃避的想法,并非不可理解,但笔者还是劝你要继续坚持。从浑浑噩噩的混沌到战战兢兢的清醒,已经跨越了最大的障碍。你从一个没想过或者不敢去改变自己的人,成为一个正在改变自己的人,已经开发出最大的可能。
既然找到了新方向,进入了新的领域,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答案就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有哪些显著特点呢?
1.明确的目标
确定一个具体的目标。例如想成为一位作家,那么要把目标分解,并制订一个计划:为了成为一个作家,你要做些什么?①多读名家名作。②多写多练等。
2.聚焦的注意力
做某件事时,所有精力必须集中在你需要完成的任务上,做到真正的心无旁骛,这样才能有所进步。
3.及时的反馈
无论练习何种技能或提高何种能力,大部分人很容易陷入自我而不察觉。换言之,就是不知道自己的练习是否完全符合正确的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让技能长在我们的脑子里,如果是错误的练习,其危害性将大到难以承受。
因此,如果一个人永远按部就班不做出任何改变,便永远无法进步。人生必须不断地给自己设定新的挑战高度并进步。天才不是天生的,经过刻意练习,特别是在技术技能方面,通过刻意练习可以达到一定的高度。通往天才的路上,每个人都能拥有入场券。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地开始刻意练习呢?
刻意练习的第一步是掌握一些知识和方法。进入一个非舒适区就是进入一个新领域,近似于从零开始,必须掌握能够让自己可以立足的知识和方法,做中学,学中做。
知识的摄入要全面,方法的掌握要精深。在知识面上广度摄入,了解得多了会对新领域形成更客观的认知。方法上进行深度挖掘,打造自己的招牌技能,争取抓住机会,一鸣惊人。
刻意练习的第二步是学会融会贯通。将学到的各方面的知识和掌握的各种方法融合贯通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很多人做到了第一步后就不做第二步了,将知识和方法停留在“学会了”和“做好了”阶段。这是大量可替代者产生的因素,大家在职场拼的不是谁“学会了”和“做好了”,而是“学得精”和“做得妙”。
刻意练习的第三步是形成自己独有的能力体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极容易被忽视的一步。努力学练的目的不只是输出,还要逐步内化,进行精简提炼,然后添加融汇后的精华,形成主次分明、结构清晰的能力体系。
刻意练习的第四步是在实践中战胜困难。如果上述三步都做到了,唯独缺少运用在实践中这一步,岂不是白学白练了,而且因为缺少实践检验,所学到知识的有效性、所掌握方法的可靠性、所形成的能力体系的正确性,都将是没有依据的。
有人会质疑,不是已经在“做中学,学中做”了吗?怎么还会缺少实践呢?实践分等级,常规工作中的实践只是小等级,要主动找机会投入大事件和大型工作项目中锻炼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更进一步获得提升的机会。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练习不思考,光学不自省,也是不行的。职业技能需要刻意练习,一个人的成长同样需要有意识有能力地去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