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社会管理环境

九、社会管理环境

社会管理创新是通过树立社会管理新观念,采取和运用社会管理新方法、新手段,在多元主体参与的格局中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的共同治理。由于高校财务管理更具有基础性、公共性、利益攸关性和非营利性等特征,我们可以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视角重新对其进行认识和探讨。

高校财务管理新变化。我国高校办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就外部环境而言,高校办学经费来源一改过去由政府单一拨款为现在的多渠道筹资,除政府拨款外,还有面对广大学生教育收费,来自企业、社会或个人的赠款、捐资,各种纵向、横向课题经费,校办企业、公司的利润收入,学校与企业、政府、社会合作办学的经费以及非全日制、计划外各种办学的学费收入等,这造成了高校经济成分、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的多样化,使得高校财务管理的社会性特征越来越显著,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难度。

外部环境变化也引发了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活动的性质与职能、管理理念及方式方法的调整、转变与创新。在高校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已发展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下的一种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网状结构财务管理体系,而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即为这个网状结构体系的中心,财务管理部门通过预算分配,使经费、资金流入到这个网状结构的不同节点(部门、学院、团体等),通过不同节点对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实现其价值。由此可见,如今的高校财务管理已发展成为在财务管理部门的引导下不同经费使用主体的协同管理。由于现在高校的经费来源与经费项目多样化的特点,不同来源与不同项目的经费会牵涉不同的使用主体,具有不同的性质与用途。根据其各自的使用要求和规范进行分别化的管理,这也构成高校财务管理网状结构的一个重要成分。以上变化决定了高校财务管理不再只是一项单纯的、孤立的技术事务和业务活动,而是形成一种由多主体参与的网状化财务管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