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创新预算制度
与以往的预算制度相比,要增加动态的预算事前计划、事中监督、事后评估。牢牢抓住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主动发现并及时制定解决措施。这样,通过财务部门有力的协调、监督与控制,才能够对最终集体目标的实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稳定了全局的利益,才能使得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健全高校财务预算制度。作为高校来说,预算管理也是其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校进行经济活动的依据。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必须要重视高校财务的预算工作,只有将预算工作结合实际地做好,才能保证高校财务管理能够切实地实现。在强调预算工作权威性和严肃性的同时,必须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只有公开透明才能致使学校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一学期的财务分配,在内部形成一种被约束的氛围。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成立财务预算编制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对学校的重大收支情况进行预测和协调等,还可以对相关的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必要的控制和监督,保证学校财务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不是仅将预算工作流于形式。
制定中长期目标管理体系。在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下,预算编制是以1年为期限的,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学校年度内的正常运行,较少考虑到学校和校内各部门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学校资金供给间的协调关系。在新形势下,预算管理着眼于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坚持中长期发展计划与年度预算相结合原则,年度计划是中长期计划的具体实施,年度预算不能脱离中长期计划的制约,中长期计划的制度也必须科学可行,要与学校的发展规划相适应,中长期计划中特别对基本建设及项目投资进行严格控制,坚持按需要与可能的原则确定中长期基本建设与项目投资的规模和资金计划,严格基本建设的科学管理,充分做好前期的分析、论证工作,减少项目实施后的变更,充分考虑项目的资金需求,使建设项目的预算更符合实际,保证中长期发展计划与年度预算的可控性,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
建立高效的部门预算控制体系。部门预算在预算的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控制力,是高校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和最重要的环节。高效的部门预算的可控性,使工作计划能够有序开展,并且进一步通过部门预算解决高校预算的权力分配问题和预算的软约束问题。一套切实可行的高校预算,如果缺乏相关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较强控制作用,缺乏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组织指导,预算的执行必然会出现问题。在编制预算前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加强认识、提高对预算的重视。在做好对上期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的同时,还要对长期财务收支的各项因素进行事前分析,在部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各部门预算经费的使用效益做出正确、完整的评价。